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预付陷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2月25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为破解群众集中反映的“预付式消费退费难”问题,促进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健康发展,北京市近日启动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卡管理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预付卡发行、备案、资金存管等八个方面。截至目前,已经检查专技类培训机构49家,预计今年2月底前完成专技类培训机构全面检查。(2月23日新华社)
@文勇:消费者在确定预付式消费前,建议对商家进行选择比较,注意查看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要选择证照齐全、营业时间长、经营状况好、按要求规范备案的商家。切勿因商家的口头宣传而冲动消费,预付式消费尽量不要充值金额过大、时间过长,以规避市场风险。
相关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调取商户登记的相关信息,帮助消费者联系经营者。对于情节恶劣的经营者,市场监管部门会将其纳入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从而影响经营者的个人征信,以起到制约作用。
@叶金福:要防范“预付式”消费陷阱,还需综合施治。首先,监管要到位。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常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其次,要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实施“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监管,对失信经营者进行经营限制,从而倒逼其切实履行契约。其三,要引入消费“后悔权”制度。让消费者付款后有一段实际了解商品和服务的过程,赋予其在合理期限内后悔的权利,同意其退款退货,从而规避消费风险。
同时,还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预付式款项进行存管的办法,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比如“朝阳预存宝”,就是北京市朝阳区为了解决“预付式”消费退费难题推出的预付费资金监管平台。
@刘俊海: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很有必要。商家使用资金的行为缺乏监管,消费者的预付款资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原因在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对预付款问题进行专门立法,针对第三方资金托管、预付款使用、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规定,只有织密法律之网,才能从源头消除此类乱象。
@陈音江:对于老板“跑路”等事件,消费者事后维权难度很大,为此要强化对预付款的事前监督。建议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等协调配合,厘清各主体的权责范围。为了实现监管的端口前移,一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监管部门应对经营者的资质、经营效益和商业信誉进行审查;二是经营者要交纳一定保证金或提供第三方担保后才可开展预付式消费交易。此外,可以考虑建立预付费交易的风险救济基金,分散风险,避免出现商家人去楼空、消费者损失无法挽回的局面。
上一篇: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下一篇:
品牌响不响 特色是关键
上一篇: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下一篇:
品牌响不响 特色是关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