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04日
版次:
02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无数才俊正奋战在广阔的乡村田野上。“90后”加速投入“三农”事业,海归、高学历、创二代……这些大众认知中属于大都市的青年大踏步走进乡村广阔天地,成为时代为之喝彩的新农人。5月4日,《兴农力量 时代担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展览馆展出。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人才兴则乡村兴。农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多寡,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群体虽然也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但在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下,他们在农业生产服务中有了更多的新技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厚植创新沃土,激发创业活力。有关数据显示,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农人在广东达1.1万人,排名全国第二。
跟随父亲到肇庆种德庆贡柑的陈慧,在与干群一起擦亮“德庆贡柑”金字招牌之余,自己也成为广东柑橘代言人;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张彬宏,2017年回江门市新会区开起有机农场,还承接华南农业大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广阔的南粤大地上,一批高学历、懂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青年从城市回归农村,奔跑在乡村振兴路上,带领乡亲致富,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新时代农村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返乡创业成功率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广东新农人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离不开大环境的日益改善。“12221”市场体系建设,让“粤字号”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广东开创的乡村工匠职称评定先河,使人才职业上升渠道进一步通畅;从农机轻骑兵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班,为农业强省建设夯实基础。
戴蒙德在其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农耕文明之所以战胜狩猎文明,关键在于认识和理念。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过程中,新观念的承载者非青年人莫属。这些成长于新时代的新农人懂技术、会营销,又擅长用新工具和方法,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除了参与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他们还能投身智慧农业、电商等新兴产业,在推动工农产品自由流动的同时,将先进的数字农业新理念播撒到田野乡间。
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流向城市的人口是回流乡村的九倍。可见与繁华都市相比,当下农村对青年的吸引力依然不够。要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带动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就必须在“土壤”上做文章。从宏观层面看,一是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让年轻人安心在农村生活;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让返乡回乡的青年能够将更多精力用在事业上。在微观操作上,则需要各地进一步摸索适用的方法。
面对乡村振兴这项系统工程,新农人既要有青年人的激情和实干精神,更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立足本土资源,以市场机制为动力,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相信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领下,在广大新农人的共同努力下,广东农业农村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作者叶雨,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圈子酒”
上一篇:
下一篇:
“圈子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