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面对市场竞争,“千镇一面”是自断生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04日
版次:
02
| 快评 |
五一假期,古镇成为了许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然而,许多游客却发现,同样的青瓦白墙,同样的鱿鱼烤肠,同样的丝巾首饰……让古镇的样貌愈发走向“复制粘贴”,千篇一律的场景让游客们感到失望和无聊。这种千篇一律的景象不仅让游客们失去了探索的兴趣,也让古镇的旅游业面临着危机。
当前,特色小镇已成为势头强劲的产业风口。古镇为了牟利,适度开发商业并不为过。自古以来,所谓古镇也都有着商业活动,只不过更多是小规模、本地化的。但时至今日,作为文旅项目的古镇,发展模式落后于时代,仍然停留在坐地圈钱、复制粘贴的思维,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丧失独特韵味、旅游魅力渐消。随着各地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古镇IP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卖方市场,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同类型资源,面临着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游客们来到古镇,无非是希望看到独特的景象和文化,本质上追求“沉浸式体验”,商业化元素应该作为服务配套,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当他们发现每个古镇都是一样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探索的兴趣,也就不再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古镇旅游。长此以往,这些景区将陷入游客减少、收入下降的困境,被游客用脚投票、淘汰出局。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这不仅会影响地方形象,更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方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遏制这种不健康的“复制粘贴”现象。其实早在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出台《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清理“清单”外的特色小镇,要求严控数量,严防房地产化倾向,要求各地逐步树立起“少而精”观念。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古镇应该注重保护这些文化和历史,让游客们能够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培育特色小镇要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不能盲目拆老建新,或者盲目盖高楼大厦。
古镇要想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摆脱“过度商业化”的迷思,不仅满足于造建筑、卖文创,更着眼于把人留住,保留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同时完整、详细梳理历史源流,成体系开发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古镇应该注重保护这些文化和历史。只有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配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的方程式,让游客感受到独特的原始风貌和人文历史,方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特色古镇要注重创新式发展。此前据媒体报道,成都市成华区投资20亿元巨资打造所谓的“仿古小镇”,如今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千篇一律的工业品以及随处可见的文创产品,占据了供应链的绝大部分。由于缺乏文化内涵和独特性,无法吸引游客观光消费,自然难以支撑下去。要想让特色古镇脱颖而出,就必须推出一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例如,推出一些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
总之,特色古镇是传统文旅产业的一部分,生搬硬套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唯有立足本土资源,在传承中创新,才能找到产业发展之魂。(作者黄鹏飞,时评人)
上一篇:
村干部坐班 不能一刀切
下一篇:
擦亮种业“芯片” 让良种破土而出
上一篇:
村干部坐班 不能一刀切
下一篇:
擦亮种业“芯片” 让良种破土而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