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当今为何多“巨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04日版次:13
| 民间语文 |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条件逐渐充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的时代呼唤着更为文明和心智成熟的社会公民。
  然而,吊诡的现象似乎总是存在,现代社会里依旧存在着各种“巨婴”,“巨婴式游客”“巨婴男”等等依旧是吃瓜网友们爱用的新闻评论词。
  那么“巨婴”到底是什么?
  “巨婴”语素意义为“巨型婴儿”,在医学领域指的是“出生时体重超过4000克的婴儿”,是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过剩而引发的不健康现象。
  而网络热词中的“巨婴”则是有比喻义的。
  “巨”本来指“身体巨大”,暗含“身体成熟”的含义,而“婴”本来指“婴儿”,暗含“心智不成熟”的含义。
  “巨”和“婴”这两个语义上完全相悖的语素组合在一起,指“像婴儿一样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
  而这种心智不成熟,往往体现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
  在个人性格层面天真自恋而脱离现实,或者个性偏执任性,缺乏理性,容易冲动。在家庭中娇生惯养,虽然具备劳动能力却过分依赖家庭甚至啃老,或者作为丈夫或妻子却依赖自己的另一半。在社会上表现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在某些语境中,“巨婴”与网络热词“妈宝男”词义相通,指的是由于家庭成长环境中母亲的溺爱和过度“掌权”,导致男性虽然成年但是依旧在心理上依赖母亲,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都服从于母亲的选择。
  此外,“巨婴”还比喻像婴儿般不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企业,如“扔掉补贴奶水‘巨婴’将成巨鹰”(《中国城市报》2017年2月20日),从整句话来看,这个新闻标题巧用谐音对比,“巨婴”一词简洁明了,内涵丰富。
  在语法层面上,“巨婴”一词不仅可作主语、宾语,还可在句子中作定语,与其他词语组合,起修饰作用,如“巨婴渣”即以“巨婴”修饰“渣”,指心理不成熟且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年男性。
  由此可见,“巨婴”一词的流行,是社会现象在语言上的体现,是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的语言反思。
  人们用“巨婴”来抨击某些不负责任的人和事,在揭示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却也体现着人们对于富有担当、心智成熟的公民人格的向往。
  相信在未来的时光中,多数的“巨婴”们也会不断反思自己,逐渐完成真正的成长。
□焦妍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