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无法呼吸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6月22日
版次:
13
| 民间语文 |
“我无法呼吸”语出美国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这是他在明尼苏达州被白人警察压住脖子死亡前的求救话语。弗洛伊德死后,抗议活动在美国各地爆发,“我无法呼吸”成为活动中出现最频繁的标语,并在各大网络报刊流行开来。例如:
(1)连日来,“我无法呼吸”抗议活动在美国多地蔓延,怒火席卷全美:纽约、洛杉矶、休斯敦等70多座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警车着火,商店被劫,街头打砸抢烧,全美已经有至少40个城市、亚利桑那州全州及华盛顿特区宣布宵禁,场面混乱如同“战场”。(《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6月2日)
(2)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数百名示威者6日聚集在老城广场。他们高举写有“黑人的命也是命”“我无法呼吸”“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等标语的牌子。一些示威者随后行进至美国驻捷克大使馆门前,点燃蜡烛,悼念种族歧视受害者。(《人民日报》2020年6月9日)
长期以来,种族议题始终是困扰美国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近年来美国的种族问题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我无法呼吸”已成为美国社会一个沉痛的伤疤,也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例如:
(3)“我无法呼吸”——日前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街头这句痛苦的呻吟,连日来在国际舆论场中持续发酵。“无法呼吸”折射出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对美国种族歧视等顽疾的不满,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解放军报》2020年6月1日)
“我无法呼吸”用来转指抗议种族事件,是语言中的转喻用法。汉语中有种类繁多的转喻,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雷声大,雨点小”“吃一堑,长一智”等谚语,分别喻指贪心不足、虚张声势、在受挫中增长见识等。它们所表达的实际意思与字面意思相距甚远,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转指某个事理。转喻的基础是两个事物间的相似性,两项事物间存在某种内在逻辑关系,常以特色的显著性极高的一项作为喻体,来暗示所列事物在性质上最具代表性。“我无法呼吸”是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压住脖子窒息而亡时用尽最后气力发出的哀求,是整个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成为其转喻义形成的语义基础。
丰富的语义与极广的流行性使得“我无法呼吸”成为一种结构定型的民谚,常被人们作为“现成话”引述于书面或口头语当中。
□代宗艳
上一篇:
惨不忍睹
下一篇:
作文的三个阶段
上一篇:
惨不忍睹
下一篇:
作文的三个阶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