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拐个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7月29日
版次:
13
| 且听风吟 |
曾一直以为常散步的城边村仅一条路,南北走向,东西挂了些院落、菜园、树木;走到北头路的山脚“尽处”,再折返回来。如此,“一根筋”地反复。早晚,四季,走了数年。
忘了哪次,忽地一闪念,脚步偏离固有线路,从两处院落间搭成的巷口拐了进去。那就走走看,好奇心鼓动我沿着斜斜弯弯的胡同摸索向前。呵,还真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呢!
拐个弯,一家门前的合欢开得正艳,粉粉嫩嫩,原来路上弥散的幽然花香源头在这;越靠近,香越浓,不由深吸几口,瞬时沉醉。再拐个弯,一道粉的、红的、白的、黄的蜀葵花篱后,一位大爷正在菜园里摘西红柿,见我看花,乐呵呵递过一颗:“自家种的,不打农药,免洗,来尝尝?”我乐呵呵接过,咬一口,爆汁,是儿时的味道。
又拐个弯,闪出一棵李子树,泛紫、泛红、泛白的李子繁密压枝,果香丝缕。我拽下一枝,摘了一颗,酸甜口儿;又装满裤兜,边走边晃荡。似是听到旁边大门紧锁、青苔上阶、荒草丛生的老院里,有人喊我:“嗨,别摘我家李子!”可是,并没有……
自此,我便爱上了在这个如叶片般的小村里,忽地“拐个弯”,从主叶脉转入次叶脉、支叶脉,令本已单调、枯燥的散步因拐弯之邂逅而变得鲜活、美妙起来,我也随之全然沉浸在自然与生活的静好之中。
一个黄昏,从斜坡上的农家院墙外拐个弯,走上一条羊肠小道,裤腿划拉着两侧的茅草、蒿草、荆草,腾起一路草香。沿道慢行,花生地、玉米地、红薯地、谷子地,次第在我眼前铺开,正是蓬勃的季节,郁郁葱葱、密密实实,我的心中也蓬勃起希望与欢喜。我知道,村里的居民不少在小城工作,从喧闹的街市拐弯入小村,换身衣服再拐弯入山野,打理一片庄稼,耕耘城乡间,这日子何其舒坦。红日落在玉米叶后,小城在绚烂的晚霞中渐渐暗下来,这正是我深爱的闲适静谧的诗意时光。归来,鞋上、腿上黏了好多鬼圪针,我摘着,如是回到童年的故乡。
一个清晨,又拐弯转入另一条陌生小路。“汪汪”的狗叫吓我一跳,一位老大爷厉声喝住,那黑狗转而摇起尾巴,撵着老人从院门进进出出。不一会儿,装好了电动三轮车。老大爷坐在车座上,打开小喇叭试了试:“苦荞凉粉,正宗山西风味儿。”车启动的当儿,老大娘追出来,操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别着急,慢点开,早点回!”老大爷和我说一样的本地话:“没事,放心!”继而,小喇叭唱着晋剧,三轮车驶上小路,“嘣嘣嘣”拐向小城方向。老大娘领着蹲在脚边的黑狗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回身,我也被这画面吸引了好一会儿才拐弯。
一个月夜,我与老友在村口小酒馆分开后,又下意识拐弯入了小村,走走,醒醒酒。路灯亮着,笼着一圈儿打牌下棋或摇扇纳凉的人。我循着路灯漫无目的地拐弯,再拐弯,能走通就多走,走不通再退出来。不知在第几次拐弯处,竟看到了我初中的恩师。揉揉眼,真是!我上前恭敬地打招呼:“吕老师好,您住这儿呀?还认得我吗?”吕老师愣了片刻,竟叫出了我的名字,近三十年未见呀!我格外感动,却又分明听出老师的口音含混不清:“跟儿子住这儿。唉,去年得了脑血栓,每天锻炼锻炼。”又聊了些彼此的过去和现在,都不甚唏嘘。
拐弯遇到恩师,遇到“初中时的自己”,着实给了我一个小惊喜。
初中时的自己,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却碍于家境困难,只得放弃考高中考大学的主路,在吕老师他们的目送下,拐个弯,考了中师,当了老师。虽有遗憾,却也有了别样的经历和人生。后来,考了公务员,拐弯在单位工作数年,逐渐被枯燥繁复的工作、无休无止的加班搅得毫无自由支配的时间,毫无先前饱满的激情。
于是,辞职,拐弯转入文艺领域。数年过去,已将爱好融入工作,将工作视为事业,也有了相对规律和闲散的时间,去经营家庭、生活、朋友、健康、兴趣;也结识了诸多在劳碌之余,拐个弯,痴迷文艺的同道中人。虽有人为我惋惜,我却沉于其中,安于其乐。接下来,人生或将还要拐弯,可人到中年,拐向何处,一切都会随心随性,坦然淡然。
在小村散步,信步拐弯,体味寻常却又非同寻常的风景,已成为我的日常。它们静静做着自己,一直在等待或根本不在乎我们的发现。久而久之,我开始学会感恩自然的四时馈赠,感恩众生的俯首劳作,感恩安详的人间烟火……万物美好,行走其间,人生如此,也就够了。
那次又行至路的北头尽处,见有人从树林中闪出,我拐个弯进入,原来有条小路顺山而上;山顶豁然开朗,竟是车流不息的北环路,还有建设中的中学、忙碌的工人,皆在朝阳下闪着光。数年的折返线路由此终结:穿过公路,拐入小路,又遇着一座小村,还能绕回城里的家。这样拐弯不止,行走不止,竟摸索出一条生动的环线,像极了人生。
有时,拐个弯,真的会有另一番景象、另一片天地在展开。
□张金刚
上一篇:
烧砖失败记
下一篇:
北瓜
上一篇:
烧砖失败记
下一篇:
北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