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闫庄卖牛讲价“摸码子”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28日
版次:
12
“牛经纪”与客户摸码子。 嵩县人民文化馆供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婵
“是要看这头牛吗,我拍给你看看……”王恩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闫庄镇豫西黄牛交易市场(以下简称“闫庄黄牛市场”)线上交易员,他正在直播带货,货是一头头活生生的牛。
近日,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走进闫庄黄牛市场——豫西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了解当地牛产业发展情况。记者发现,该市场的黄牛交易习俗已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交易摸码子的行规至今仍在这个市场保留。
闫庄镇位于嵩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古名銮驾镇,因唐武后则天到思远山赏景驻驾于此而得名,历经宋、元、明、清至咸丰。清同治六年(1867),将凤凰台、古垛庄、銮驾镇、阎家庄等八庄合成一寨,改名为闫庄。
自明代中期以来,闫庄就是嵩北商贸重镇和重要农产品集散地。闫庄集贸市场逢农历双日为集,因牛是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也是农村家庭的重要资产,故黄牛交易是集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闫庄黄牛市场源起于何时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但当地人都认为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据介绍,闫庄黄牛市场前身是河滩牛绳。在豫西地区,市场管理员用绳子围个大圈,用于交易的牛置于绳圈内,绳内交易受市场保护,绳外交易则违反规矩。牛交易市场因此被称为牛绳。凡是进了市场的牛,交易成功,牛经纪就可以抽成,抽成比例约定俗成,在老乡的接受范围内。
闫庄黄牛市场辐射周边洛宁、宜阳等县;平顶山、焦作、南阳等市;山西、陕西、新疆等省,是豫西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在行业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这其中,离不开“牛经纪”的功劳。
长久以来,豫西牛市场的交易都是在牛交易经纪人的牵线下操作完成的,这个群体被称为“牛经纪”。目前,常年活跃在闫庄黄牛市场的“牛经纪”有七十多人,集体传承着黄牛交易的习俗,践行着相牛、以摸码子订价的“牛经纪”营生。
相牛,看牛的精神、面貌、形体,包括掰开牛嘴看牙齿判断牛的年龄,测量身高,审视体型、走势,观看健康状况等。随着社会发展,食用牛肉成为主流,“牛经纪”也主要相肉食牛。“肉牛好不好,一看状态,二看质量……”闫庄村村民王天民也是线上交易员,他和王恩施等人一起,会通过手机和新媒体平台,向感兴趣的网友介绍相牛的知识。
王天民和王恩施都坦承,看直播卖牛的人不多,但看的都是“忠粉”,“有心买牛的”,成交率反而较高。“客户在线上看到合适的牛,我们就走近拍给客户看,拍细节,客户看上了就会到现场来再看,没什么问题就达成交易了。”王恩施认为,他们的直播主要起展示作用,交易还是以线下为主,“毕竟一头牛的价格也不低,现场验货、线下交易更放心”。这也要求“牛经纪”必须对牛的情况了如指掌,“大牛小牛,各种品种,都要懂,因为看直播的都是行家,可挑呢。”王天民说。
至于牛的价格,“牛经纪”面对这个问题往往含糊其辞。在闫庄黄牛市场,谈价格不能说出来,用的是“摸码子”这一传统办法。所谓“摸码子”,就是买卖双方直接或者通过“牛经纪”相互以暗手势商谈价格,保证交易的秘密性和公平性。据介绍,大拇指表示1;食指和中指表示2;食指中指无名指表示3;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表示4;满把手表示5;大拇指和食指对捏表示6;大拇指食指中指对捏表示7;大拇指和食指岔开表示8;握虚拳食指勾起来表示9。随着交通便利、市场扩大,来到闫庄黄牛市场的外地客户不懂“摸码子”,就用计算器打数字。
一头牛交易成交后,市场可获得交易费用约100元,其中40%归“牛经纪”所有,因此极大调动了“牛经纪”的积极性,和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据悉,每个“牛经纪”背后至少有20个以上全国固定客户。金牌“牛经纪”白冰川在深圳、潮汕等地开拓市场,连续6年每个月都要往南方供应200头以上优质肉牛。
“牛经纪”高度讲诚信,这是闫庄黄牛市场经久不衰、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播带货新业态与摸码子传统行规,在闫庄黄牛市场融洽并存,共同推动豫西地区牛产业规模发展。
上一篇:
吃月饼,有些知识
下一篇:
天褒节孝坊
上一篇:
吃月饼,有些知识
下一篇:
天褒节孝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