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湿热体质人群能吃膏方吗?

中医专家强调“三因制宜”,补而不滞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09日版次:11

  民众咨询膏方养生。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刘苡婷 刘庆钧

  立冬进补,膏方有料!11月7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厅,一年一度的膏方节吸引了最懂养生的“老广”们,该院心血管科、妇儿中心、康复中心、肾病科等多个专科专家现场义诊,为市民把脉,指导膏方食用。
  作为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膏方是多次煎煮,浓缩凝炼药中精华而成为膏滋,滋补作用比汤剂更温和、持久,且食用方便,更适合养生保健。
  在高温潮湿的岭南地区,吃膏会不会容易“上火”?湿热体质人群能吃膏吗?针对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作了解答。
扶正消长,养阴润燥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此时适当食用秋冬协调方,用比平常稍微强一点的力度进补,以期来年精神抖擞。”该院妇儿中心三妇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周英介绍,预防性的膏方扶正补虚、养阴润燥,通过科学配伍,能够对身体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尤其适合亚健康状态人群。
  可能很多民众认为,膏方是大补、美容的,都是阿胶、鹿角胶、人参、虫草等难以企及的贵细药材,实际上,如今膏方的应用已经超出传统认知,不仅可以作为冬令滋补,也可作为慢性病、重病康复期的日常调养,适用于各年龄层人群,成为四季膏方。
  周英强调,膏方并非一味地进补,而是要个体化考量,遵循中医辨证施治,“辨证、辨病、辨体”三位一体。对于岭南常见的湿热体质人群,可以酌加祛湿热的药材,如布渣叶、茯苓、苍术、白术、薏米等。一料膏方的处方原则是滋补、和、消,配方中既有补药也有健脾行气消导的药,讲究以和为贵,阴阳调和,扶正消长,补而不滞。
  对于感觉容易“上火”的人群,在食用膏方前也可借助“开路方”,先予健脾化瘀化痰,调节体质后再进行补益。
  “开膏方要求医生功底比较强,驾驭这么一个大的处方,对中药药性、药剂都要特别熟悉,根据病人寒热虚实进行调和,十分考验功力。”周英表示,一料膏方吃1-2个月,但不提倡大处方、“大锅”药材,按照该院的经验,一般一料在2公斤以内,由专业中药师熬制,按流程整锅煎煮3次后出膏,以充分发挥药效。
“三因制宜”,补身疗疾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丘振文介绍,膏方遵循“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达到冬补、治病的目的。临床多用于过敏性鼻炎、虚汗怕冷、体弱易感冒等人群调理,连续吃几年可以帮助强身健体,改善症状。妇科病、肿瘤、脾胃病、失眠、不孕不育等需要长期调护的人群,膏方服用周期较长,药剂药量可控,无须每天煎药,对患者来说也更为方便。
  周英表示,膏方在中医妇科临床应用广泛,包括调经、安胎、产后调理,更年期滋阴养血疏肝,以及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功能早衰、肿瘤缓解期等疾病调治。对于月经病,以膏方配合汤剂、本院制剂,多管齐下,常有效验。
  在中医儿科,膏方也被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脾胃虚、肺气虚等的调理。
  据了解,该院自2009年开始研制膏方,根据岭南气候特征与人群体质情况,汇聚岭南名医智慧结晶,目前已研制出岭南特色膏方(经验方)70余种,获得民众青睐。近几年,膏方处方用量每年约有30%的增长,随着医院药剂产能扩容,如今膏方达到年产8万料的能力,年服务病人4.5万人次。
阴阳调和,以平为齐
  “在经验方的基础上,临床医生会依据每年情况进行微调。”丘振文表示,结合今年天气炎热时间较长、雨水较少的特点,膏方会适当减少温热药,增加一些祛湿、润燥的药。从临床经验来看,总体上膏方的滋补作用比汤剂更温和、持久,不容易上火。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吃了膏方是否受用?丘振文指出,“我们有一个治疗效果的衡量,说‘没有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就是吃下去没有什么不舒服,说明受补了。就像一条路一样,身体不好就坑坑洼洼的,调补就是把它填平了,以平为齐。”
  当然,因膏方中含有蜂蜜饴糖等滋补类中药,而服膏周期较长,如果吃膏之后感觉明显“上火”、口干、失眠、喉咙不舒服、大便软烂,还是要及时咨询医生。如果突发感冒发烧、腹泻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急则治其标,膏方原则上应暂缓,待康复后再接着服用。
  丘振文建议,膏方早起空腹服用效果更好,或可夹在面包里同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