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乘工业化东风,助农产品升级远航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18日版次:02
  加速推进农产品工业化进程,以农产品食品化、工业化为“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从本质上讲,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就是化肥、农药、农机等工业元素不断渗透、融合、替代土地、劳动力等传统农业要素资源的过程。
  以现代农业的产业特征看,从田间到餐桌,农业生产链的每一环节和场景,工业元素几乎无处不在。现代育种代替传统家庭育种,生产过程的化肥、农药、机械投入以及产后的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工业元素几乎无处不在。这个意义上,农业现代化过程就是农业工业化过程。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广东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一直踔厉奋发、勇于创新,聚力农产品食品化与工业化,不断拓展与提升农产品价值,成效显著。
  2019年起,广东省农业农村部在深入调研湛江市徐闻县菠萝产业基础上,果断启动了“12221”行动,即“构建1个菠萝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扩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徐闻和徐闻菠萝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1揽子目标”,其直接效果是,徐闻菠萝价格从2018年的0.2-0.3元/斤升至2023年的2元/斤,徐闻农民田头纯收入达到15亿元。
  此后,发轫于徐闻菠萝产业的“12221”行动扩展至荔枝、香蕉、龙眼、生蚝、鲍鱼、狮头鹅等领域,并在全省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2221”行动的核心是用工业化赋能传统农产品,通过一系列品牌宣传、营销促销、大数据指引,让生产、科技、加工、物流等产业链条与农民有效联结,不仅让农产品卖得出去,还能卖到好价钱。
  农产品一旦插上了工业化的翅膀,其生产效率必然大增,销售压力必然骤增,怎么办,积极发展预制菜是大势所趋。预制菜是农产品食品化的新途径,是以工业手段抓农业的有效载体,是潜力巨大的新型产业。虽然预制菜在发展初期存在一些争议,但广东并未因此而贸然退缩或直接放弃。2023年3月,广东省政府召开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动员部署预制菜产业从点到面发展;出台《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促进预制菜从企业探索走向政府推动;强力支持建设11个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大湾区预制菜产业高地等。其结果是,连续三年,广东在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广东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45亿元,同比增长31.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上半年广东口岸出口预制菜160.5亿元,同期增长10.3%。
  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实施与执行文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其根本宗旨是城乡融合、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要发展,农业要振兴,农民要致富,就得走工业化的路子,因为工业化意味着集约化、集聚化、知识化、信息化、高附加值化。我们不否认在推进农村与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譬如部分产品生产周期过短导致口感一般,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一味求快、求效率导致质量与品质差强人意,但不能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就盲目反对农产品的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就背离农业的发展与演进规律,就置农民增收与致富这一最大原则而不顾。
  (作者姚华松,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下一篇:“农民工权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