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少年脑出血肢麻无力 中西医康复轻松走起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21日版次:11

  术前

术后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魏涵博 陈毅

  14岁阳光少年小鹏因脑血管畸形突发脑出血,在手术救治度过危险期后,左侧肢体依然乏力、肌紧张。经过系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一个月,症状方才好转。
  专家指出,脑出血发病后的半年,尤其前3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及时、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针推康复找回功能
  小鹏家住江门,今年7月16日,他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恶心、头痛,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检查结果发现他的颅脑里右侧额顶叶及基底节脑出血。
  小小年纪为何会发生脑出血?当地医生分析,他的颅内存在脑血管瘤,且血管异常发育,脑静脉和动脉无序纠缠在一起,形成了脑血管畸形。对于这种情况,当务之急是手术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
  手术顺利进行,但小鹏术后左侧肢体仍然乏力、肌紧张,无法自如活动。他在广州多家医院治疗后有所缓解,上个月又出现左侧肢体挛缩,屈伸困难,步态不稳。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小鹏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
  结合检查结果,针推康复科主任导师周国平教授团队为小鹏制定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采用针灸治疗、经颅磁刺激、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等,帮助他逐渐恢复左侧肢体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小鹏的步态和平衡明显改善,走路自如,目前已顺利出院。
抓住前半年黄金期
  周国平教授介绍,脑卒中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凶险的危重病,死亡率、致残率极高,严重时需要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
  临床上,70%的脑出血病人患有高血压,往往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或用力时发病。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有家族相关遗传病史、糖尿病人群、吸烟史、酗酒、血脂过高、肥胖等人群,脑出血风险也明显高于常人。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非外伤性的脑出血多是由于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是血液病等其他疾病引发。
  为减少卒中并发症、后遗症的损伤,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康复锻炼越早越好,一般认为脑出血发病后的半年,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前3个月尤为重要,是康复的“黄金期”。
  周国平教授表示,脑出血发病经常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但卒中并非无迹可寻,通过定期筛查评估,对“三高”等慢性病的积极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早治疗颅内病灶等,可以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风险。随着冬意渐浓,目前已进入脑出血高发季,尤其每天凌晨是高危时段,中老年人群应注意防寒保暖,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