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糖友”血管狭窄透析难
人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打通血透“生命线”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2月09日
版次:
06
术中经隧道器把人造血管埋入皮下。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王舒慧)66岁的杨叔(化名)半年前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需行血液透析治疗,但由于糖尿病所致自体上肢动静脉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纤细,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建立透析通路。近日,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行“即穿型”人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杨叔重新打通了透析通路,术后短时即可经人造血管行血液透析治疗,也减少了后续再次出现血管狭窄及导管感染的风险。
血管差透析通路闭塞
杨叔因多年糖尿病继发肾衰尿毒症,需长期坚持透析治疗。他初次透析于外院经颈内静脉行透析导管植入术,但由于自体血管条件较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反复留置临时透析导管,他出现静脉血管狭窄,甚至出现导管感染等风险,导致其血液透析无法正常进行,导管感染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
虽经积极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但后续的血透治疗让杨叔及家属犯难。建立即刻能用且不易出现感染风险的透析通路迫在眉睫。
经多方打听,杨叔来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希望能得到有效治疗。该院肾内科刘强博士团队的郑兆国副主任医师为余叔进行了详细问诊,随后完善颈内静脉及前臂血管彩超。彩超检查显示,杨叔的右颈内静脉已闭塞,且双上肢桡动脉纤细,近期右下肢透析导管曾出现感染,不宜继续使用,经评估后建议其植入“即穿型”人造血管,打造新的透析通路。
郑兆国副主任医师解释,当自体动静脉血管条件较差无法建立自体内瘘时,人造血管是新的选择,人造血管内瘘可以做到更充分的透析,减少因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而发生感染、中心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人造血管内瘘解难题
经与杨叔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郑兆国副主任医师和方华梅副主任医师为杨叔行“即穿型”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通过隧道器在其皮下置入人工血管,使其一端与静脉吻合,另一端与动脉吻合,建立新的血管通路。仅2小时,杨叔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不久,可正常进行透析穿刺治疗。
即穿型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在什么情况下适用,能帮助患者解决什么问题呢?郑兆国副主任医师介绍,即穿型人工血管独特的材料特性,能够大大减少术后水肿的出现和穿刺出血风险,患者在术后即可进行穿刺透析,满足了病友不想插管过渡透析的需求。
该方法也有效避免了频繁或长时间颈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损伤中心静脉,保护了血管资源,拓宽了治疗选择,极大改善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为广大透析患者带来新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州医院“保洁圈” 筑牢院感防线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州医院“保洁圈” 筑牢院感防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