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脸圆腹大很难瘦 垂体腺瘤作怪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2月21日
版次:
05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李晓姗 魏雪云
24岁新晋宝妈小兰产后数月,身材迟迟没有恢复,甚至体重还在增长,面圆腹大,令她不免也陷入容貌焦虑中。近日,她在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方才发现自己变胖另有其因,系皮质醇激素分泌过旺引发了库欣综合征。
激素飙升身材走样
小兰自从诞下宝宝后,生活重心就倾注在孩子的点滴成长,近期好不容易抽身参加同学聚会,许久不见的同学都问她“你怎么变胖了这么多?”这让她感到十分焦虑。
向来纤瘦的小兰产后身材持续走样,开始以为自己是坐月子时吃胖了,可是即使后期严格按照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加强运动,尽管四肢感觉稍微瘦了些,但体重不减反增。她的肚子越来越大,脸也变圆了,肤色暗沉、长痘,月经不调,为此她上网查询了很多资料,最后决定查查内分泌。
近日,小兰找到了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垂体-肾上腺亚专科张惠杰主任。经详细问诊和查体,张惠杰主任发现她的“胖”非同寻常,很可能是内分泌激素出现了问题。门诊初步抽血化验发现她的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考虑“库欣综合征”的可能,建议住院明确诊断及治疗。
入院后,小兰先后接受血皮质醇节律、24小时尿皮质醇、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完善垂体增强磁共振、肾上腺及胸部CT等检查,最终确认为“库欣综合征”导致的病理性肥胖。
“库欣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很重要。”张惠杰表示,库欣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血皮质醇长期增多,常见特征包括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变薄瘀斑、紫纹、性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和低钾血症等代谢异常。
通过全面、细致的病情评估,明确小兰已患有高血压病、血糖异常、多发肋骨骨折等并发症,这些症状、体征可经过早期规范治疗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她的库欣综合征到底是什么病因所致,过多的皮质醇从何而来呢?
微创介入定位病灶
皮质醇激素,又称“糖皮质激素、应激激素”,由肾上腺分泌,其在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调节和维持身体糖脂代谢平衡、血压、水电解质、免疫系统等。临床观察,内源性皮质醇激素增多,可能由肾上腺病变引起,或是由皮质醇的上游调控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导致继发皮质醇增多。
经进一步分析,小兰的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发现存在0.3cm的微腺瘤,胸部CT也提示存在多发散在肺部结节,双侧肾上腺也有结节样增生。虽然垂体分泌ACTH腺瘤(库欣病)是最常见病因,但根据诊疗指南,小于0.6cm的垂体腺瘤可能是无功能腺瘤。
为明确病因,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垂体-肾上腺MDT团队为小兰进行了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术(BIPSS)。据了解,这是一项微创的介入检查手段,在库欣综合征病因不明时,可借此明确皮质醇激素来源。
“该项检查技术难度较高,采用介入的方式采岩下窦和外周静脉血检测ACTH水平并进行专业的分析比较,精准定位责任病灶。”张惠杰表示,通过该项检查,最终明确小兰的责任病灶就是垂体微腺瘤。
小兰随后接受了经蝶窦垂体手术联合选择性腺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体重减轻3.5kg,同时在药物治疗随访下,血压、血糖等代谢异常得以纠正,治疗效果满意。
久胖难瘦排查病因
张惠杰表示,库欣综合征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2-8,最常见的病因是垂体分泌ACTH腺瘤、其次是肾上腺肿瘤、非垂体分泌ACTH的肿瘤、分泌CRH的肿瘤。当皮质醇激素分泌过多时,如果长期没有得以诊治,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水肿、低钾血症、骨质疏松等,最终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骨折、感染、血栓栓塞、病理性骨折的患病风险,与普通人群相比,死亡率风险增加3.5-5倍。
库欣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以患者为中心,由内分泌主导,联合检验科、影像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心理科等进行多学科诊疗团队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治。在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来进行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病因,临床上遵循早期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等原则,治疗原发病并尽可能保护垂体或肾上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首选手术切除内源性皮质醇分泌过多的病灶,其次是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类固醇生成抑制剂、垂体靶向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对于经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放射治疗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张惠杰指出,在肥胖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除了库欣综合征,需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下丘脑综合征、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等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对于继发性肥胖的患者,及早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是实现科学减重的主要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丁丁”骨折 两小时急救修复
上一篇:
下一篇:
“丁丁”骨折 两小时急救修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