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造“年鱼经济”,广东何以脱颖而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02日
版次:
02
| 快评 |
岁末年初,“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在珠海斗门召开,年鱼以主角之姿,再次火出圈。这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珠海市政府、斗门区政府打造“年鱼经济”的重要一环。
“年鱼经济”指的是以鱼为载体的贺年仪式性消费,相应开发各类产品,适用于喜庆、祈福、宴席等,包含传统文化“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这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与珠海市的巧思,灵感来自中国几千年来的饮食食俗: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元宵吃汤圆……每一个节日都有对应的食俗。过年吃鱼是传统习俗,但过年送年鱼,则属于有待培育的习俗,这是用文化认同带动消费心理。打造“年鱼经济”有利于水产品更快地“从塘头游向餐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出精品,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这是典型的文化为表,经济为里。
经考究不难发现,“年鱼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实践,与广东自身特色和经验有关。
一是海洋资源丰富。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4000多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加速海洋牧场建设,现有重力式深水网箱5000多个,全省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个。其中,湛江市有深海网箱3500多个,年产网箱占全国的60%。广东渔业资源丰富,立意要把广东海鲜与全国人民共享。
二是善于节庆文化赋能产业。节庆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节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将文化转化为经济。广东在2022年5月就牛刀小试——兰花属于小众农产品,销售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广东肇庆四会市委市政府,深挖兰花文化内涵,提出“父爱如兰”口号,将兰花打造成父亲节的节花,倡导“父亲节给父亲送兰花”新风尚,最终实现四会兰花淡季大卖。“年鱼经济”也属于节庆经济,有四会兰花的“珠玉在前”,有政府、企业、媒体、民众把臂同行,自然成绩喜人,并成功打造出为年鱼代言的“渔公子”IP,成为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的又一生动案例。
参与“年鱼”品牌打造的一位领导曾感慨:“不知一百年以后的年鱼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这可看作对年鱼的信心。
海洋辽阔,年鱼生生不息,但若要“年鱼文化”“年鱼经济”长盛不衰,必须秉持长期主义战略,经年不息地倡导年鱼年俗,持续推动年鱼的高质量发展。正所谓:人贵有恒,事成于敬。
(作者陈会玲,媒体人)
上一篇:
让文化成为 农业品牌的灵魂
下一篇: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 公平的成长机会
上一篇:
让文化成为 农业品牌的灵魂
下一篇: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 公平的成长机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