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家庭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堂弟曾是日结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02日
版次:
12
没有一技之长,难在城市立足。 视觉中国供图
周末,和妈妈通电话,妈妈说:“森要包咱家的口粮地。”森是大伯的小儿子,我的堂弟。我乐:“他不钓鱼了?”
有段时间,堂弟混在一群老头里,没白没黑地长在鱼塘里。我问妈妈:“钓鱼能养家糊口吗?”妈妈说:“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哪儿需要养家糊口?”堂弟有妻有子有家,人到中年却混成了孤家寡人。
他是倒插门女婿,年轻的时候看重女方家的经济条件,心甘情愿到女方家过日子,和老婆生养了两个儿子。他做了多年的北漂,疫情三年,北漂的日子不好混,便回到了老家。他和岳父岳母处不来,老婆和他离婚,两个儿子都不肯跟着他。
堂弟这几年折腾得欢,疫情紧张的时候,他在老家混天熬日,疫情松弛的时候,他去北京打工。来来回回地折腾,都没折腾出名堂。在北京工作的小弟说:“堂哥给我打过一次电话,他在北京做日结工。”
日结工都是在零工市场上找活,今天有活,明天没活,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堂弟干得最多的活是装卸工,他初中毕业,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有把子力气,但他不是个能吃苦能受累的人。
漂在北京多年,堂弟租不起房,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住在桥洞子、公园里;天气变冷的时候,他就到小旅馆包个床位。多人间的小旅馆卫生和环境很差,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空调和暖气。夜里,他捏着鼻子忍受周围人身上长期不洗澡的异味,还要忍受一大帮糙老爷们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据说干日结工,活轻松,工资高的活靠抢,手脚慢一点,嘴皮子不利索,就被人家抢走了。日结工市场狼多肉少,是个很残酷的地方。
前几年,他亲哥哥去世的时候,他举着一布袋硬币笑话他哥哥:“你看这就是他全部的财产。”不知道堂弟北漂多年积攒了多少积蓄,能够维持老家的开支多少年,不知道他北漂多年有没有缴纳社保,有没有养老医疗保障。他唯一比他哥哥长进的是他很少吹牛,如果在外面混得好,怎么会退守老家?
堂弟在家闲得长毛,家里的几亩口粮地都被大伯承包了出去,无地可种,他就在家养羊,养兔子,一场瘟疫,羊和兔子都死光了。实在无事可干,他就到鱼塘里钓鱼,白天黑夜长在鱼塘里打发时间。
鱼塘里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垂钓,像堂弟这样无事可做的青壮年很少。大伯七十多岁的人都重操旧业,在家门口开了个理发店。堂弟却以钓鱼为生,虚度光阴。离婚归家后,堂弟和大伯住在一起。伯母早就去世了,大伯家的房子都是老房子,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堂弟在院子里盖了两间西屋。我怎么也想不通:“他怎么不把家里的房子都翻盖一遍?”妈妈说:“翻盖新房需要一大笔钱,他哪儿去弄钱?”
家族里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像堂弟这样,人到中年,兄弟姐妹大多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上有老下有小,哪儿敢像他这样折腾?
城市居不易,从什么时候开始,堂弟断了外出谋生的念头,扎根在老家那一亩三分地上。今年夏收,他怂恿大伯把家里出租的几亩口粮地收了回来,还张罗着多租几亩地。妈妈还担心他不着调,不给租金。我笑:“他再难也比你们年轻呀,万一不给租金,咱也不能要。”前段时间,我回家探亲,见到这个又黑又瘦的小伙子喊“姐姐”,我都不敢认了。背地里,他跟我妈妈说:“姐姐瘦了,变化很大。”
何止是我变了,他的变化更是让人一言难尽。年少的时候,他没有一技傍身,贪图虚荣,步入中年,也没有学得一门技术一门手艺。他不过比我小一岁,以后的人生怎么过活?
□徐俊霞
上一篇:
奇妙混搭家传菜
下一篇:
新居入伙
上一篇:
奇妙混搭家传菜
下一篇:
新居入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