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81岁老人“心门”脱落命悬一线
微创二尖瓣夹钳术精准修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13日
版次:
06
老人康复后为救治团队送锦旗。
近日,患有重度二尖瓣反流的黄先生被送到医院时已命悬一线,二尖瓣病变非常严重,难以进行外科开胸手术。不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生采用微创二尖瓣钳夹术(下称“TEER技术”),仅用一厘米左右的创口,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就将黄先生成功救治。
“心门”关不严致严重心衰
今年81岁的黄先生已受心脏疾病折磨十余年,近半年症状尤其严重,平常慢走也会有明显气喘,夜间甚至无法平躺睡觉,反复因为心衰在当地医院住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介绍,黄先生的病情关键在于,其心脏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大量的血液反流令心脏不堪重负,且合并有多系统疾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解释,二尖瓣反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如果将人的心脏比作房子,里面有几个房间,二尖瓣即是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心门”。正常情况下,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然而,当“心门”关不严时,就会产生缝隙,导致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回流至左心房,形成二尖瓣反流,继而引起心慌、气促、肢体浮肿、胃口差等心衰症状。
与此同时,黄先生还有冠心病、慢性肾脏病、肝功能异常、肺气肿等多种合并症,这让治疗变得格外艰难。
王景峰及周淑娴等专家带领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团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让黄先生的症状终于有所缓解,各项指标有所好转,争取到宝贵的手术机会。但黄先生的心脏功能储备极差,在手术准备过程中,他还出现急性心衰发作、气促、血氧下降、心率快等情况,心血管系统已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
TEER技术夹住“心门”缝隙
王景峰介绍,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近10%老年人患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在治疗上,以往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进行修补或置换人工瓣膜,但有50%的患者因年龄和合并症等因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这些患者1年和5年的总死亡率分别为20%和50%左右。
TEER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作为一种微创手术,TEER技术无需开胸,仅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经导管进行修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明显,能够长时间维持等优势,为像黄先生一样,因高龄、体弱、合并多种疾病而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TEER技术能够显著减少二尖瓣反流,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安全性。”王景峰表示,依靠TEER技术,仅用一枚小夹子——二尖瓣钳夹器,夹住“心门”的缝隙,就能使“心门”正常打开,且关闭时缝隙明显减小甚至消失。
给黄先生做手术时,主刀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力衰竭专科学科带头人陈样新教授带领团队,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通过外周静脉经导管将二尖瓣钳夹器送入心脏,准确夹好二尖瓣瓣叶。
从急性心衰处理到麻醉和手术顺利完成历时两小时不到,而创口仅有约一厘米。
术后,超声显示,黄先生的二尖瓣反流由重度反流降低到微量反流,各项生理指标逐步好转。“多亏医生们诊断及时、明确,果断出手,才将我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黄先生说。
陈样新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最先在华南地区独立开展TEER手术,目前该医院已成为国内技术和手术量领先的中心之一,并在附近多个省份进行技术带教、推广,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心希望”。
□吴雅楠 卞德龙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婆反复大咯血病危 介入止血化险为夷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婆反复大咯血病危 介入止血化险为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