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乡土文化 滋养更多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3月05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熙熙攘攘的乡村集市里,乡亲们携幼伴老来赶集,“赶”出一种热闹欢腾;锣鼓喧天的古老戏台上,演员们婉转吟唱好戏连连,“唱”出一腔乡土情怀;觥筹交错的长桌宴席间,亲朋们欢聚一堂共享佳肴,“品”出一味烟火家常。节日期间,各种形式的乡村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唤起人们的乡土乡情。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仍相对缺乏。近年来,各地在繁荣乡村文化生活上持续发力,努力以高品质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乡亲们的文化获得感。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品位不断提升。有效解决乡村文化供给“好不好”“准不准”的问题,要进一步挖掘文化特色,在引发共鸣和共情上下更大功夫。
比如,一些拥有别样文化体验的传统村落,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旅游。今年春节期间,一些人来到云南深山的直苴村体验当地彝族民俗。这里每逢春节都会举行盛大的“赛装节”。衣袂飞扬、色彩斑斓,融合彝族传统刺绣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赛装节”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线,频频登上国际大舞台。
不论是云南的“赛装节”,还是贵州的“村BA”、内蒙古的冰雪“那达慕”,这些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特色的乡村品牌活动,都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让乡土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沉醉其中。
□曹怡晴
上一篇:
完善监督问责机制,防止村级“小微权力”任性
下一篇:
上一篇:
完善监督问责机制,防止村级“小微权力”任性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