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身上长的“小肉粒”并非都是疣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11日版次:06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黄睿 刘文琴

  “脸上和脖子这些小肉粒是不是疣?”“以前没有的,这两年突然长出来好多,严重吗?”谈“疣”色变,让不少人感到焦虑。这种电线杆广告上常见的难言之隐是否会传染,能治愈吗?南方农村报特别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美容专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静作详细解析。
◇◆ “小肉粒”是什么?◇◆
  张静介绍,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引发的一种皮肤良性增生性病变,可感染到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脚、脸、脖子,也可以感染到隐私部位,如外生殖器、宫颈等。
  其中,发生在手上的多为寻常疣,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丘疹。长在脖子上的寻常疣可呈一丝丝凸起,叫丝状疣。长在脚底的一般是扁的,也叫跖疣。寻常疣也可发生在甲周、甲床,分别称为甲周疣、甲下疣。扁平疣则多发生在面部、手背、手臂,表现为米粒至绿豆大小、圆形质硬的扁平丘疹。
  张静指出,临床上关于疣的误诊不少,有些人面部、颈部皮肤长了“小肉粒”,在美容院、小诊所被告知既有扁平疣又有丝状疣,高价做了不必要的治疗。实际上,大部分体表的疣体,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凭肉眼基本能够分辨。疣对比正常皮肤明显粗糙,而且具有传染性,数周之内可出现明显增大。外观不典型的,可以做HPV/DNA检测和病理检查确诊。
  生活中,很多人看到的“小肉粒”,通常指皮肤上一些没有传染性的赘生物,包括脂溢性角化病和软纤维瘤。脂溢性角化病俗称“老年疣”,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颜色可呈肤色、淡黄色、淡褐色甚至黑色,多呈外生性,与周围皮肤有明显分界线,像是“贴在皮肤上面”一样。还有一种在皮肤皱褶部位的“小肉粒”,一般呈丝状、球状或口袋状,肤色或褐色,和丝状疣很像,但其实是软纤维瘤,又称皮赘。
◇◆ 疣就是性病?◇◆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疣就是性病,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对此,张静副主任医师明确指出,身体暴露部位和隐私部位感染的疣,种类、分型不一样。
  据介绍,HPV病毒有100多种亚型,不同部位感染的HPV稍有不同。自然环境中HPV无处不在,当人体四肢或其他地方有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了带有HPV的患者或者物品,而自身免疫力比较低,就可能感染上这种病毒。随着病毒在局部繁殖,复制量越来越多,就形成一个疣体。这种并非性传播疾病,大人小孩都可能发生,尤其儿童跖疣很常见。
  而人们常常谈之色变的尖锐湿疣,是指长在生殖器部位的疣。不同于其他部位的疣,它通常由HPV6、11、16、18等引起,其中HPV16和18是高危型,和宫颈癌病变相关,且多数由性接触引起。
  不少女性患者担心,得了疣也会惹上宫颈癌。“感染了HPV病毒,并不是说一定会有宫颈癌,只是说,感染了高危型HPV,患宫颈癌风险比其他没有感染的人升高。”张静表示,成年人有正常性生活的,HPV阳性的比例并不低,但HPV被检测出来,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病,包括发生皮疹(疣)和诱发癌症。
  男性携带了HPV,通常无症状和皮疹,但仍具有传染性,一般半年到2年就会被自身清除。女性HPV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大部分也无症状和皮疹,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没有发现异常的,可以观察,大部分女生依靠自身免疫力,在2年内也能将病毒清除。“所以夫妻双方有时候说不清楚是谁传染给谁的,建议结婚前做HPV筛查及性病相关检查。”张静提醒道。
◇◆ 疣如何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暴露部位还是隐私部位的疣,都容易复发,这也是许多患者被小广告宣扬的一次见效“打动”的原因。
  张静介绍,疣由于不停增殖,不仅会增大,还会引起疼痛等不适。如果患者不慎搔抓,还会诱发更大范围的感染,需要引起重视,规范治疗。目前,对于HPV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大部分还是选择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或是液氮冷冻、光动力治疗。一般体表的疣经积极治疗后,肉眼看不到皮疹,就认为它是治愈了,并不追求HPV的完全清除。
  隐私部位的尖锐湿疣相对更容易复发,但实际上也是可以根治的,通常需要治疗3-5次。本身习惯熬夜、长期饮酒,机体免疫力差不足以杀死HPV病毒的,会出现皮疹反复。还有一部分人群没有做好自身保护,反复和带有HPV病毒的性伙伴进行接触,也导致病情较为顽固。
  此外,孕妇如果患上尖锐湿疣,治疗起来也会很棘手。这是因为,孕期雌激素大量升高,皮疹会长得特别快,但激光治疗又需要非常慎重,建议女性怀孕前也要做HPV筛查。
  对于HPV持续感染、皮疹反复的人群,要遵医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查找可能的感染来源,尽量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HPV病毒感染,必要时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辅助治疗。
  张静提醒,疣属于临床常见病,基本上每个皮肤科医生都可以治疗。但有些患者看到小广告去了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被误诊漏诊,因此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