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鸡娃”当道 切莫迷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4月11日
版次:
12
| 民间语文 |
“鸡娃”火了。打开电视,家庭教育剧《小舍得》中,几个小升初家庭在焦虑中“鸡娃”;拿起手机,“鸡娃”的父母们都在传授经验,一篇篇爆款文章纷纷刷屏……
“鸡娃”一词是“给娃打鸡血”的变序型缩略,也是“打鸡血式带娃”的缩略。两种生成路径共同反映了“鸡娃”的内涵,即父母用极度亢奋的教育方式激励孩子不断地学习,完成超量、超难度的学业任务,由此来超越同龄人。
微信、QQ中的“鸡娃”交流群和各大网络论坛上的“鸡娃”小组是家长们交流“鸡娃”经验的场所。在家长圈的交流中还存在着大量“鸡娃”行话。
“牛娃”是指某一方面异常突出或全方面优秀的娃。在家长圈中,通常将“牛娃”谐音为“牛蛙”。养出“牛蛙”是“鸡娃”家长的育儿目标。
“牛蛙”们有着远超同龄人的知识技能,是类似“别人家孩子”的神话般存在。例如因超强简历而走红网络的5岁魔都男孩,他精美的个人简历让网友们直呼其优秀程度已不输名牌大学生。
牛娃的成才方式多种多样。
“天牛”是“天生牛娃”的缩略构词,指天才小孩。
“人工牛”是“人工牛娃”的缩略,指那些依靠后天培养,用勤奋取胜的优秀小孩。
“奥牛”和“英牛”分别是“奥数牛娃”和“英语牛娃”的缩略,分别指奥数很厉害和英语很厉害的小孩。
“奥英混合牛”是在“奥牛”和“英牛”的基础上类推而生,指奥数和英语都很厉害的小孩。
然而牛娃毕竟是少数,平凡才是众生常态。
“普娃”就是“普通娃”的缩略,指天资平凡、能力不突出的孩子。
另外,“青蛙”也被家长们赋予了“普通小孩”之意。在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看来,自家的“普娃”和人家的“牛娃”虽然都是娃,但从学习成绩上看,二者就像“青蛙”和“牛蛙”一样,简直不是一个物种。
由此进一步类推,蛙的幼体“小蝌蚪”也被赋予未参加过辅导班的小孩的含义。
教育内卷的焦虑下,“青蛙”家长也不甘落后,但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牛蛙”,就必须鸡娃。家长圈内,鸡娃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层出不穷的。
“素鸡”是“素质教育鸡娃”的缩略,着重培养才艺,如钢琴、滑冰、马术等。
“荤鸡”,由“素鸡”反义类推而来,主攻学科成绩,重点学习语数英等应试内容。
“家鸡”是“家长鸡娃”的缩略,指父母不让娃参加课外机构,亲自辅导。
奉行“鸡娃”的家长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且大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90后”,他们或多或少享受、见证了高学历的优势,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学历竞争压力使家长们深陷教育忧虑,加之网络的“牛娃”宣传和“鸡娃”公众号推波助澜,“内卷”被带入低龄儿童的教育中,“鸡娃”也越来越疯狂。
然而,“鸡娃”违背儿童成长普遍规律,为强迫孩子学习压抑他们爱玩的天性,家长变身“虎妈”“狼爸”势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成绩从来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教育的目的不是一纸光鲜的文凭、一份耀眼的简历。重视子女教育不一定要通过“鸡娃”,快乐教育也不等于放弃学习。“鸡娃”当道,各位家长应当保持冷静,铭记教育的初心,不要迷失在功利和盲从之中。
□李雨畅
上一篇:
黄泉碧落?
下一篇:
断章
上一篇:
黄泉碧落?
下一篇:
断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