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与时代同行,新农人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9日版次:02
  南方农村报记者近日到广东仁化县追踪2019年拍摄的纪录片《归田》的两位主人公,发现当初“归田”的青年如今依然在种田,并且都扩大了种植规模。
  对于两位“归田”青年来说,历经5年长考,仍然笃行田野、钟情农业,殊为不易,令人感佩。显然,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的,绝不止于理想和情怀,而是各自都找到了一条可以兼顾诗和远方、粮食和蔬菜的生存路径、发展模式。
  正如他们所坚信的,只要能坚持科学种植,种粮一定能赚到钱。这种判断背后,是对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未来前景的满满信心。近年来,人们习惯于将到乡村从事农业的年轻人称为新农人。虽然在现实中,相对于数量依旧庞大的传统农民群体,这支队伍还略显单薄,但新苗破土,羸弱之躯终能长成参天之树;虽然在现实中,相对于“谁来种地”的忧虑和哀叹,这支队伍还不足以挑起大梁,但青春飞扬,他们终将会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年轻,是他们最大的资本;知识,是他们最强的内力;时代,是他们最宽广的舞台。只有与时代同行,新农人才能走得更远。
  当丰满的理想碰上骨感的现实,有人会退缩,有人会转向,也有人朝着崎岖继续赶路、踏着险峻享受征服。新农人群体来源多元、动机不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产生分化也在所难免。无论是群体意义上,还是个体意义上,新农人都必须经历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淬火锻炼,能够在顺境与逆境的切换中、经验与阅历的积累中完成涅槃。如此考验和洗礼之后,新农人才能真正成为农业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才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位和价值坐标。
  要为新农人锻炼成长搭建更加宽广的舞台。除了农业生产之外,近年来,乡村CEO、农产品电商主播等职业也成为吸引年轻人跃入“农”门新的磁石。特别是乡村CEO,一些地方甚至开出十几二十万年薪广纳贤才,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要从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大格局、大领域出发,为新农人入乡提供更多岗位、更多机会、更多可能,让年轻人的才华在乡村高质量发展中充分释放、尽情挥洒。
  要为新农人锻炼成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相对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高企的土地流转成本、相对薄弱的农田基础设施……这些虽然不仅是新农人遇到的切肤之痛,但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他们来说,任何一条都有可能成为压垮理想之舟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深入了解新农人的急难愁盼,尽力帮助他们清除那些依靠其自身力量无法搬动的高门槛、绊脚石,让新农人们轻装上阵、快马加鞭。
  要为新农人锻炼成长培育更加和谐的生态。新农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真正融入进乡村大地、深度内化于乡村社会,在丰富多彩的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中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赢得机会。要帮助新农人和“老把式”结合,使新农人认真学习务农知识、虚心求教种田门道,不断将自身所学转化为实践所悟;要帮助新农人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在朝夕相处中相互尊重、加深感情,将“熟人社会”传统与现代社会基因融合;要帮助新农人交到更多事业上的好朋友,从技术指导到融资支持,从良种引进到市场开拓,通过搭建更加丰富多彩的产业生态体系,真正让农村成为空间最大的产业孵化器、无数创业者的奋斗“梦工厂”。
  (作者:付伟,系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

下一篇:“外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