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万企共行,万众一心,携手认捐古树名木共绘“绿美广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14日版次:02
| 快评 |
  古树,是时代的“年轮”,是活的文物。
  崇山高幢,绿木相向,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树根植于南粤大地,见证南海之滨的沧海桑田,镌刻岭南儿女的文明印记。当前,我国共计在册的古树名木达508.19万株,广东则拥有85561株古树(其中一级古树770株、二级古树4822株、三级古树79888株、名木81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将“绿美”绣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当中,展示一个经济大省的“绿色担当”。
  往昔已展千重绿,而今更显万般美。数百年来,古荫之下,峥嵘岁月稠,人来人往,写下不朽广东。随着广东省2024年第一号总林长令——《关于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令》签发,广东各地全力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速、提档。关键处须有大作为,春夏之交,围绕“古树保护”,广东正式上线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开展“古树认捐·绿美有我”募集资金活动,锚定3年募资10亿元的目标,吹响了广泛社会力量守护古树名木的集结号。
  守护古树,是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的一以贯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构建“绿美广东”新格局,其中古树保护是重要抓手。上线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就是进一步汇聚各方资源,开拓更多渠道为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注入新力量,在“护绿”上实现新发展。通过面向全社会“征集”、落实古树管理责任人,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绿美广东”增添新内容、新活力,让良好生态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守护古树,是讲好岭南文化故事的持之以恒。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古树亦是人文之根,是一个地区历史的重要载体。从“沙平古树迥,潮满晓江晴”到“独有东阳守,来嗟古树春”,世人将思绪、情意化作无形泥土,与古树相伴相生,随岁月漫渡时光。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的上线,正是以线上认捐的新形式,将聚光灯对准100年树龄、300年树龄甚至50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让更多人眼里有古树,心中懂古树。让更多人接触古树的同时,也要挖掘整理每棵古树名木背后的动人故事,通过守护好那份“绿色乡愁”,让一批古树名木成为广东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进一步坚定属于岭南人民的文化自信。
  守护古树,是纵深逐绿阔步而行的应有之举。古树参天,非一日为之。在古代,有“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树木保护制度,而今逐绿前行,更需要一群人的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吸引了广东省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驻粤单位(干部职工共捐)以及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以“一树一冠名”“一树一牌”等多元化“互联网+”认捐方式,让社会各界从见证古树的旁观者成为保护古树的践行者。同时,以认捐方式推动古树换新颜,探索从“单一保护树木本体”到“统筹保护周边生态”理念转变,推出古树名木公园、古树乡村、古树街巷、古树社区等新型保护模式,打造“人在古树园林中,古树亦在人心中”的良好环境,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凝聚更大合力。
  古树傲春风,盛世写华章。一次次动动手指的点击,复壮一株株遒劲古木;一番番扩繁保护的“古绿”,聚成一片片荡漾绿波。古树风中立,泛舟绿波上,通过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广东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高效配置,奋力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最终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保护古树名木的浓厚社会氛围。
  朝向未来,穿越百年历史尘埃,绘画更大的同心圆,我们在古树名木的轮廓之中,看到“绿美广东”的无限生机。
  (作者韩安东,系南方农村报记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