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福建漳州“蛙王”的养殖秘笈——

制定“休药期” 养出健康牛蛙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23日版次:07

  海之味研发的循环水养殖装置。

■ “蛙王”档案
  姓名:李寒晓
地址:福建漳州
养殖种类:牛蛙
年产量:100万斤
关键技术:循环水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制定“休药期”减少抗生素用量。
  年产100万斤牛蛙,还能做到少用抗生素、污水零排放,在总经理李寒晓的带领下,福建漳州海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牛蛙绿色养殖道路上做出有益探索,创造业内佳话。李寒晓告诉记者,基地目前共有358个池子,每个池子大概在55-60平方米,从4月份开始,基地就陆陆续续出蛙,预计今年牛蛙总产量在100万斤左右。
酵母饲料提高牛蛙免疫力
  “牛蛙是一个两栖动物,溶氧需求很小的情况下,又可以高密度养殖,可能以后也是第一个走向工业化养殖的品种,我们比较看好。”李寒晓告诉记者。
  目前,牛蛙养殖行业已做到较大规模,然而抗生素滥用乱象频频发生。
  在这方面,海之味开始了相关病理研究,在牛蛙生产流程上严格管控。李寒晓介绍,不同养殖阶段,牛蛙健康情况不同,他们会总结用药经验,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平时以预防保健为主,或者借鉴其他的水产品种养殖经验,归纳出牛蛙的“休药期”,从而养出健美、健康牛蛙。
  “以酵母为原料开发的酵母细胞壁、酵母水解物等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提高牛蛙免疫力,维护肠道健康。”李寒晓表示。
  在李寒晓的养殖基地里,大多数员工是“00后”。经过数次“实地培训”,他们抓起牛蛙来已经相当熟练。“我们希望他们有知识、有文化,然后能够去把这个事情从底层逻辑给用户说清楚。”她说。
循环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
  “长远考虑”是李寒晓反复提到的关键词。她表示,海之味更希望谋求长远发展,包括对牛蛙全产业链的投入,重点解决牛蛙养殖中环保、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痛点问题。
  “牛蛙养殖虽然对溶氧要求不高,但对水质要求极其严格”。李寒晓告诉记者,抽地下水的话,要办取水证,成本高。每亩地的日需水量在10多吨,一旦满足不了需求,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受这么多的限制,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循环用水。”
  为此,单单在牛蛙养殖尾水处理方面,海之味就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从集污池、蛙皮过滤机、精滤机,到压板机、微生物硝化池,再到植物生化处理……经过5年的摸索,设备从1.0升级到5.0,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尾水处理系统,牛蛙养殖尾水日处理量达到1万多吨,实现了零污水排放和循环水养蛙。
  “(尾水)处理出来的这些东西还可以养蚯蚓,作为有机肥料。”李寒晓透露。       □常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