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珠海将新增海洋养殖水体47万立方米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23日版次:07

  现代化海洋牧场隘洲项目效果图。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孙岁寒)继3月份“伶仃牧场2号”“伶仃牧场3号”投入建设后,近日,由珠海海洋集团(以下简称“海洋集团”)投资建设的矩形柱稳式半潜养殖网箱平台“伶仃牧场1号”正式开工。三台创新型的养殖网箱平台将投放在隘洲列岛海域,与周边重力式网箱形成“1+N”集群智慧养殖单元。
  作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珠海市海洋产业投资运营平台,珠海市海洋集团创新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探索创建“标准用海、立体养殖、岸海联动、智慧赋能、多元服务”五位一体的海上5.0新空间。今年,该集团将建成包括格盛1号、伶仃牧场1号、2号、3号在内4个桁架式养殖网箱平台,55口重力式网箱,预计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建成后,珠海将新增海洋养殖水体约47万立方米,提升深远海养殖规模。
  “产业园要发展高端品种,探索开展章红鱼、东星斑等名贵鱼种试养,打造差异化优势。”海洋集团经营管理部负责人提出,海洋集团旗下九洲海洋公司投资2.6亿元,建造8万方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目前正在建造。通过海水流动自然交换,养殖耗能小,可自主低速航行,遭遇台风恶劣海况时可航行避台。此外,该船具备海上半潜养殖、漂浮动力定位、绿色能源供给功能特点。
  《珠海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海洋牧场一产产值规模要达到20亿元。随着一系列项目建设,精深加工、流通销售、渔业品牌、渔旅融合、智慧渔业等产业链持续延伸,不断拓展产业增值空间。
  “海洋牧场建设要陆海联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实现建模出海。”海洋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引入更多外部投资,利用先进的海上养殖平台,开展合作养殖、委托经营等模式,探索更多建设新思路。
  种业是渔业发展的芯片。据悉,在金湾区南水镇,产业园规划面积约212亩,将建成蓝色种业创新产业园,目标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广盐性鱼类良种保供繁育中心,可实现优质鱼种供应、种质资源开发等功能。
  近年来,珠海把海水种业建设作为渔业发展重要内容之一,加快打造现代商业化种业体系。2023年,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轻骑兵”渔业分队示范推广新技术50项,人数60万人次,开展海鲈苗种产地检疫和病害监测,检测样本3000份以上,为养殖户规避不合格带毒苗种,测算年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增加产值超亿元。
  记者从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了解到,蓝色种业创新产业园是珠海水产种业建设的重大举措,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和推广力度,帮助该项目在种质选育、病害防控等方面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海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蓝色种业创新产业园一期投资6000万元,计划引进国内知名种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展金鮸鱼、硇洲族大黄鱼与海鲈鱼等品种繁育,推动“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实现深远海养殖更大突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