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文物保护要趁早 莫让天灾留遗憾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20日
版次:
02
近日,被誉为“客家第一祠”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大面积坍塌。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文物保护不应仅局限于日常维护与修复,更应注重灾害预防体系的构建。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安装实时监控设备,建立气象预警与文物安全响应联动机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尽可能将损害降到最低。
对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文物,应进行科学评估,采取加固、改造等工程措施,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对于部分确无法原地保护的文物,应考虑迁移或实施临时转移,确保文物安全。
这就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文物应急管理体系。一旦灾害发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抢救性保护,及时记录损失情况,收集散落文物碎片,为后续修复留存希望。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与参与度,形成合力共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官田李氏大宗祠的坍塌,是文物界的一次深刻教训,也是一次唤醒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契机。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特别是对于地方性的文物,更需国家层面的支持与引导,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用于文物的日常维护与灾害防治。 □闻夕
上一篇:
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下一篇:
上一篇:
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