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一个地铁车站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20日
版次:
12
| 诗歌赏析 |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美国】庞德 杜运燮 译
【赏析】
庞德(1885—1972),美国著名诗人,意象主义运动主要发起人,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做出过独特的贡献。主要作品有诗集《灯火熄灭之时》等。
这首诗发表在1913年4月的文学杂志《诗歌》上,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据庞德本人回忆,在巴黎,有一次,他从协约车站走出地铁车厢后,“突然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里所产生的情感而造成的困境很有用。”
意象派诗歌着重于捕捉一瞬间的感悟。全诗只有两句,但这两句诗的两个意象却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并表现了两种互为矛盾的意象情景:一种是嘈杂、混乱、死气沉沉的世间乱象,另一种是恬静、淡然、生机勃勃的朴素情怀。这种转折赋予了这首诗无穷的生命力,使之成为经久不衰的意象派经典之作。
该诗不仅是庞德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短短的两行诗,却引起了中国翻译界强烈的好奇心,出现了众多的翻译版本,堪称诗歌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
如赵毅衡译为:“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飞白译为:“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罗池译为:“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裘小龙译为:“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和“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张子清译为:“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江枫的“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郑敏的“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流沙河译为:“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余光中译为:“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洛夫译为:“人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张错译为:“人群中一张张魅影的脸孔/湿黝枝干上片片花瓣”……杜运燮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有两种译本,一是“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二是“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其第二种翻译广为流传。
诗人、译者对这首诗歌的热情翻译,是对杰作的推崇和解读,读者可对照阅读和领悟。
□偶数
上一篇:
勤奋的“小镇做题家”
下一篇:
上一篇:
勤奋的“小镇做题家”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