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阿婆咳嗽肺部“发霉” 支气管镜下介入“除霉”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29日版次:1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手术中。

  82岁的曾婆婆咳嗽一个多月未愈,黄浓痰伴着偶尔的咯血。近日,她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寻求帮助。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后,医生发现曾婆婆的肺部竟然“发霉”了,确诊她患有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考虑曾婆婆为高龄患者,传统手术风险大,该院党委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言斌带领科室团队首次启用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成功地切除肺空洞内继发曲霉菌球,为曾婆婆解除了病痛。
阿婆反复咳嗽咯血
  最初,曾婆婆被诊断为右上肺支气管扩张合并细菌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后,虽然她咳嗽、咳痰的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间断咯血。
  为了查明咯血病因,张言斌为曾婆婆实施了支气管镜检查,在其肺部右上叶后段扩张及空洞内有了“新发现”,考虑是肺空洞内曲霉菌球。最终,病理报告显示曾婆婆的右上肺空洞内烟曲霉菌感染。
  右上肺空洞内烟曲霉菌感染所导致的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性肺部感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严重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肺结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有两种常规的治疗方案,一种是外科手术切除配合抗真菌治疗,另一种是单纯抗真菌治疗。张言斌表示,外科手术可能需要切除患者整个右上肺,甚至右全肺。这对于体型瘦小,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曾婆婆来说,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还存在较大的风险。
  然而,单纯抗真菌治疗虽然可以阻止空洞内曲霉菌感染向外侵袭,减轻曲霉菌感染的炎症,但已形成的曲霉球并不会因药物治疗而自行消失。“抗真菌治疗需长期用药,至少要6个月甚至终生,治疗费用高,还可能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他说。
  经过充分沟通,张言斌提出采用经支气管镜介入切除空洞内曲霉球配合抗真菌治疗技术。他介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是利用高清晰度的支气管镜,搭配各种微型治疗器械,在患者不开胸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其气管、支气管甚至肺部深处,进行病灶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微创、精确、高效等优点。
  最终,曾婆婆与其家属接受了这个建议。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启用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联合麻醉科、胸外科、放射科、介入科等,为曾婆婆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支气管镜下除霉菌
  4月18日,曾婆婆接受了第一次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高清支气管镜的引导下,一根细长的导管缓缓进入曾婆婆的呼吸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通过屏幕清晰地看到了曲霉菌球的轮廓。紧接着,张言斌利用特殊的切割工具,小心翼翼地切除病灶。一个小时后,曾婆婆空洞内大部分曲霉球被成功清除。
  术后,曾婆婆没有再出现咯血症状。然而,鉴于其高龄且身体承受能力有限,治疗团队建议她先居家疗养并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两周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5月10日,曾婆婆接受了第二次支气管镜下治疗,治疗团队对残留其体内的少许曲菌球进行镜下清除。最终,曾婆婆体内的空洞内曲菌球被清除干净,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咯血症状也消失了。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原因很难查清楚。”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海波表示,患者在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差,或使用广谱抗菌素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病。因此,建议公众在生活中做好营养支持,避免过度疲劳或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若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诊疗。
□厉思璇 杨凯琳 胡颖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