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对“偷吃”学生营养餐的恶行说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7月02日
版次:
02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3起“营养餐不营养”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其中,潢川县第二中学原副校长张路,2017年至2024年,先后多次为他人在新生入学及学生保险、校服、营养餐、学生奶、教辅资料征订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233.14万元;商城县丰集中学校长姜军将本该用于食堂支出的营养餐费用37.37万元,违规用于学校办公经费支出和发放教职工津补贴。
早在2011年12月,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促进孩子健康发育和成长。然而,以上数据却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们正以稚嫩的身躯承受着成长的重负。那些被挪用的资金,本该化为一碗碗热腾腾的饭菜,滋养孩子们的身体,却被违规挪作他用,这无异于在孩子们的未来上开了一个可耻的空头支票。
更有甚者,除了直接挪用外,还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手段变相截留,甚至教育部门与供应商沆瀣一气,套取资金发放福利。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纪委监委网站披露了唐正华犯贪污罪一案,唐正华在在校任职期间以虚开发票的方式套取荞窝镇中心校学生营养午餐和助学金等国家专项资金合计451.20万余元,并且从中侵吞38.06万元当做个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费用。
某些人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孩子们的餐桌,将国家的关爱转化为填补自身财务黑洞的工具。这不仅是对公共财政原则的践踏,更是对法律尊严的无视。它让我们看到,当权力失去约束,当利益高于一切,即便是孩子们最基本的生存权益,也难逃被侵犯的命运。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地区的学生并未能真正从中受益。那些让人痛心疾首的资金挪用背后,是一个个可能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影响一生的孩子。营养餐不营养,辜负了国家的初衷,是对孩子健康的极大不负责任。试问,如果连孩子的饭碗都守护不住,我们如何谈及教育的公平与质量?又如何期待这些孩子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不能仅停留于谴责,更需深刻反思并采取行动。首先,必须强化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笔营养改善资金都能透明、高效地用在孩子们的餐桌上。其次,对于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任何试图触碰孩子“奶酪”的人都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提升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力量,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的餐桌不再成为某些人的“自留地”。
此外,还需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优化财政结构,避免因财政压力而产生挪用专项基金的动机。更重要的是,重塑政府公信力,让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民众看到改变,感受到温暖。
农村孩子的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社会的良心。在这场关于营养与未来的较量中,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愿这次审计风暴能唤醒更多人的警觉,共同守护好孩子们的营养餐,不让任何一只贪婪的手,偷走他们的明天。
(作者:黄鹏飞,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掐尖”
上一篇:
下一篇:
“掐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