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掐尖”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0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北京市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公布。该方案指出,严禁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各类竞赛证书、社会培训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面试、评测、接收简历等形式选拔学生。(6月29日新华社)
  @胡欣红: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学校想招收优质生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缺乏基本的规范引导,一旦招生工作的导向出现偏差,就会违背教育的价值理念,引发种种乱象。
  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一个都不能少,更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校际的教育质量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倘若不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留下某些“操作”的空间,那就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如此一来,“名校”和“牛娃”或许是受益者,但对其他学校和孩子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同时还会严重加剧教育内卷乃至破坏整个教育生态。
  @郭元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学生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区别。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需要做的事情是发挥孩子的长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退一万步说,即使孩子的智力存在“天生的差异”,“后天的培养”也更为重要。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文曲星转世”,教育也不能只培养“文曲星转世”的孩子。真正有能力的教育,是把“平凡的孩子”培养成“不平凡的孩子”,而不是“挑孩子”“选孩子”。
  要告别变异的“招生选拔赛”,需要破除的是“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排名、下达升学指标,对教师进行排名、奖惩”等考评方式。北京市叫停“招生面试”,同时明令禁止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进行考核排名,是对“招生选拔赛”的一记重击,保护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公平。
  @李健:从现实来看,“掐尖招生”乱象屡禁不止,也与政策执行不力,相关监督检查机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有关。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将会消解政策的权威性,影响公众的信心。因此,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招生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对于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才能有效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着眼于此,应以县域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招生专项督查行动计划,设置专项督查行动小组,定期开展招生督查检查行动。
  同时,还要搭建“政府+社会”双向互动的义务教育招生监督系统,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则应建立跨区域、跨省市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监察监督协调联动机制,严格制止不合规、不合理的“暗箱操作”招生乱象蔓延,创设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健康的招生机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