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稻虾共作”亩产值超13000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01日版次:10

  郭忠生捕捞查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

■ 带头人档案
  姓名:郭忠生
地点:广州番禺
主要事迹:探索“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稻浪随风而涌,罗氏沼虾时而嬉戏畅游,时而划到田基旁停歇,仿佛要嗅一嗅夏日稻香……这是广州市番禺区“稻虾共作”基地内的一幕。
  “稻虾共作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水稻种植与罗氏沼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州市翔世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世瑞)负责人郭忠生介绍,“稻虾共作”模式下,农户每造可产罗氏沼虾200-250斤/亩,每年每亩收入可达8000-9000元。加上每年亩产有机水稻1200-1600斤,一年2-3造的“稻虾共作”模式足以让当地农民每年每亩收入超13000元。
互利共生降本增效
  “水稻与罗氏沼虾生长周期完美结合。”郭忠生介绍,一方面,稻秧为罗氏沼虾提供躲避空间,减少互残,同时稻秧将罗氏沼虾代谢物作为肥料来源吸收,减少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罗氏沼虾可食用田间的杂草、虫卵、螺等敌害生物,降低饵料系数,同时减少虫害,促进稻秧生长。这种互利共生关系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达成环保效益。
  “稻虾共作模式不仅环保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也表现不俗。”郭忠生表示,稻田的租金较低、养殖设备需求少,罗氏沼虾饲料、动保方面投入相对较低,“苗种、饲料、动保、设备、电费等成本都能节省,动保就用生石灰,其它的都不需要,它不生病。成本省了,虾也健康,养殖成本大大降低。”郭忠生说,加上罗氏沼虾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养殖户均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明年将推广至2万亩
  “这是一种环沟跑道养殖模式,会在一定距离投放推流机,使得死水变活水,虾就会在这附近5米活动。”郭忠生指着稻田旁的的推流机介绍道,2019年,基地引进这些由国标304不锈钢制成、耐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的智能化设备,并供“稻虾共作”模式运作,使稻田中的水体流动,形成适合罗氏沼虾生长的生态环境。
  “收虾的过程还比较方便,降水、拉网的步骤,农户自己便可操作,1-3个人就能抓虾。”郭忠生表示,相对而言,“稻虾共作”模式从播种到收成,整个养殖周期都是便捷、省心的。同样的虾苗,分别在池塘和在稻田投放,稻田里的就长得快些,比在池塘的快一个月左右。
  据了解,翔世瑞目前也已经和番禺区、南沙区、珠海市、汕尾市、清远市、梅县、五华县、怀集县、封开县等区市县开展试验与合作,将模式进行推广复制。“计划到明年8月,会在广东省内推广投产‘稻虾共作’模式2万亩,预计罗氏沼虾年产达2000吨以上。”郭忠生如是说。
  郭忠生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还将在罗氏沼虾的成功试验下,计划在冬天增加投放小龙虾等水产品种,轮歇养殖,致力将更多撂荒地蜕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田”。       □朱洁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