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二次育肥专业群体涌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15日版次:09

  当前,全国猪价已冲破11元/斤大关。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宗林

  自今年2月以来,猪价一路高歌猛进,养猪业全面迈入许久未见的全面盈利阶段,而“二次育肥”无疑是这场狂欢中的焦点。
  有人在猪价反转前独具慧眼、提前布局,有人敏锐捕捉到上升信号、果断补栏,也有人在猪价全面上扬后顺势而为、加入狂欢,这些人都在上半年凭借二次育肥策略,实现了可观的收益。随着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加入,如今的二次育肥正迈向专业化、规模化。
有养户上半年轻松赚百万
  传统的二次育肥模式,简而言之,便是养殖户巧妙利用市场周期,于猪价低谷时购入标准猪只进行育肥,待猪价上扬之际择机出售,以此捕捉价格差异与体重增长带来的双重利润。
  这种模式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只要准确判断一定时间内的猪价变化,短期内便可以实现高额回报。
  北海恒兴营销部经理张欢昌告诉记者,在1-2月行情持续低迷时期,以及5-6月行情刚开始上涨又出现回落时,广西地区二次育肥活动频频。
  广东某饲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唐生透露,广东地区今年涌现许多专业二次育肥群体,他们集中在4-5月份补栏,有一个客户自今年4月以来,已成功抓了两批猪,4000头肉猪赚了200多万元,净利润高达50%。
  “基本上在年初选择抓猪二次育肥的人,今年都赚翻了。”唐生告诉记者,即使错过最早的行情,在全面上涨的7月份以9元/斤的高价购入标猪,以现在超10元/斤的价格出售,一头猪的利润也能轻松超过300元。
新玩家及新模式涌现
  “现在二次育肥已经基本没有小散户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中化、抱团式的运营模式。”唐生告诉记者,现在二次育肥的参与者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另外,唐生发现,为适应市场变化,一些经销商和饲料企业也开始转型,通过自己养殖与联合养殖户的方式参与二次育肥,提供资金、技术及资源支持,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成功率。二次育肥行业正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二次育肥的群体,他们多为非瘟疫情后暂时退出的行家,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租赁或利用闲置栏舍进行规模化养殖。
  在模式上,二次育肥也实现了从“行情导向”到“利润导向”的转变。
  刘彬强调,现在的二育玩家,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45天育肥周期,而是根据利润情况灵活调整出栏时间。一旦达到每头猪300元以上的预期利润,便果断出手,待行情回落时再快速补栏。
饲料成本骤降利好二育
  众多行业人士认为,今年二次育肥之所以能如此红火,行情是一方面,但核心在于饲料成本的显著降低。张欢昌介绍,现在全价料饲料价格大约在3000元/吨,相较去年每吨便宜了约500元。
  “以饲喂45天周期为例,标猪大约能增重90多斤,即便按10元/斤的成本抓猪,只要市场行情稳定在9.8元/斤以上,即可实现保本。”唐生进一步分析,现在的二育养殖户基本都有专业的团队去评估风险,只要短期内行情变化不大,就能保证相对稳定的收益,这也是促使许多自繁自养场开始尝试二次育肥策略的重要因素。
  当前,全国猪价已冲破11元/斤大关,即将突破12元高位。某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认为,二次育肥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猪价或将逐步回落。同时,上半年二次育肥的群体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迎来集中出栏,市场供应或将增加。因此,他建议养殖户应抓住当前盈利时机,适时出栏,避免盲目跟风导致损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