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九成消费者能接受预制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17日版次:07

  萨莉亚餐厅。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周亦可

  近段时间,在抖音、小红书等媒体平台上,“预制菜测评”已经成为各类测评博主新的“流量密码”。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视频浏览量、点赞数动辄上千万,拥有近千万粉丝的博主“网不红萌叔Joey”也在短视频中关注预制菜话题,并获得超30万的点赞。
  记者观察发现,舆论对预制菜的“声讨”渐少,理性讨论越来越多。据《第一财经》旗下“DT商业观察”联合库润数据的问卷调查显示,任何场景下都不接受预制菜的消费者占比只有9.1%,不足一成。
严格监管让食客“吃得安心”
  记者发现,消费者对预制菜最关心的几个问题——食品安全、消费者知情权、产品口味和性价,近年都有显著改善。
  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预制菜新规”,首次在明确其定义和范围,并强调“不添加防腐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7月,国家卫健委将预制菜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中,预示即将有更严格的国标出台。
  各地也在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如广东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产业,推出“菜十条”政策、开展节庆营销、创建产业园等措施,持续推动广东预制菜走在全国前列。
  在系统化的监管推动下,预制菜的市场形象得到了极大改善,也显示了政府推进预制菜产业的决心。
主动公开让食客“吃得明白”
  如果说食品安全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基础,那么知情权便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
  前不久,“萨莉亚靠卖预制菜年销近百亿元”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留言评论,“预制菜就预制菜吧,这么便宜还要什么自行车”“预制菜就卖预制菜的价格,它不成功谁成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绿茶餐厅因隐瞒预制菜占比屡次陷入争议。7月24日,证监会针对绿茶餐厅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预制菜使用比例进行了问询,进一步增加了该公司上市的不确定性。
  不难发现,预制菜的原罪并不在于“预制”本身,而在于“隐瞒”和“低质高价”。今年4月,老乡鸡主动发布《菜品溯源报告》,通过公开菜品中的预制菜占比,明确现制菜品与预制菜品的界限,让消费者能够心中有数,赢得了舆论的普遍赞扬。
爆款产品让食客“吃得满意”
  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和对性价比的感知因人而异,据此,多家预制菜企业围绕大单品打造“产品雁阵”的策略,在C端市场加速发力。如圣农食品的“霸气手枪腿”、安井冻品先生的酸菜鱼和藕盒等,这些爆款产品精准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推动消费者改变对预制菜的负面印象。
  此外,预制菜市场快速增长也促使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大型企业逐渐取代了原本小而分散的厂商,从而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
  预制菜的“风评逆转”,同样反映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上。盒马2023年春节的调研显示,超过五成的用户愿意购买预制年菜,其中33%的用户选择“部分预制菜+部分自制”的方式来准备年夜饭。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3.6%,达到了约1307.53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