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黑维修”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31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期,家电维修领域问题频发,“小病大修”“无病乱修”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某些地图类App上标注的家电维修商户地址大量不实,还存在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8月28日新华社)
@朱轶琳:维修乱象是家电售后服务领域的顽疾,不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究其根源,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家电维修涉及较多专业知识,消费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维修难度,只能依赖维修人员的判断和建议,这为“黑维修”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是服务水平不高。一些不良商家和个人仅受过简单培训甚至无证上岗,维修质量难以保障。此外,家电企业售后服务投入不足,有的把售后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且缺乏管理监督,导致维修质量良莠不齐。
@寒酥:黑家电维修猖獗让消费者既“头疼”又“心疼”。一来普遍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质量差、事后维权难等问题;二来往往使用劣质配件或不规范的维修操作,易引发电器故障甚至安全事故,给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隐患;第三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正规维修企业的经营,拉低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付迎红:这些“幽灵商家”和“维修黑店”之所以能坑到消费者,导航平台的“锅”甩不了。平台要么是信息更新不及时,留下了漏洞;要么是没尽到审核义务,纵容商家虚假维修,为它们引流“背书”。据一些网友分享,有些地图App审核并不严格,基于强大的用户流量,还会选择性地给一些服务商导流。有些商家正是通过竞价方式获得了高“显示度”,从而把消费者引到了自己家门口。不管是上述哪一种情况,都会误导消费者、侵害用户合法权益。
家电维修本身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大多数消费者都存在“知识盲区”,很难对维修服务和收费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考虑到这种行业特殊性,平台更应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确保商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权重分配,强化用户评价权,给后来者多点提醒。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不妨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向广大消费者共享商户资质和信誉情况、公布常见的维修套路,避免消费者沦为“黑心商家”的俎上之肉。
上一篇:
三孩教师选调加分有违公平原则
下一篇:
守好群众的 “看病钱”“救命钱”
上一篇:
三孩教师选调加分有违公平原则
下一篇:
守好群众的 “看病钱”“救命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