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政府食堂对外开放背后的为民情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9月14日版次:02
  在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来临之际,江苏扬州再次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9月10日,扬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庆节期间将继续开放市政府西大院食堂,为外地游客提供淮扬特色简餐服务;中秋国庆期间,包括市政府西大院在内的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42处内部停车场、2481个停车位将继续对外地游客开放。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扬州市政府食堂的对外开放是对“公共性”的一种回归和重塑。在传统观念中,政府机关内部资源往往被视为特权的象征,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然而,扬州政府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这种固有界限,将原本仅供内部人员享用的餐饮服务转化为面向所有民众的公共产品。这显然有助于缩小社会阶层间的差异,能够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构建起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是衡量一个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标准。扬州市政府通过开放食堂,实际上是在践行这一理念。它确保所有民众都能够在节日期间享受到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更是在无形中传递出一种平等、公正的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播,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增强政权稳定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如何确保食堂在对外开放后仍能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如何在市场化的道路上避免陷入过度商业化的泥潭?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在未来的实践中给予充分考虑和妥善处理。以杭州市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食堂为例,其在周末两天面向社会开放后,虽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也面临着如何保证食材新鲜度、如何应对客流高峰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部门在精细化管理上下更多的功夫,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运营效率,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还应该看到,扬州市政府食堂的对外开放只是公共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日益强烈,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勇于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回应民众的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服务的普惠性和均等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服务保障;又要关注服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让不同的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和人文化。
  不管怎么说,扬州市政府食堂的对外开放表面看是一次服务升级,从更深层面看其实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治理创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公共服务未来发展的新视角。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此类举措涌现出来,不断推动全社会公共服务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萧飞,时评人)

下一篇:“风清气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