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以德润心”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1月28日版次:02
| 来论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德治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政治思想。在多年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中,我国农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有其自身的文化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德治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凸现。乡村德治应作为一项专门的内容、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要针对农民的特点、农村的特色进行布局与完善。
  具体而言,就是以德润心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善党建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机制,构建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格局,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引导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推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修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形成良好乡村文化风尚、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加强中华文明礼仪与现代村规民约传承教育。引导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结合新时代发展,将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等内容纳入新的村规民约中。通过践行新的村规民约,形成倡导文明礼仪、摒弃落后观念,倡导科学精神、摒弃封建迷信,倡导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健康向上、摒弃不良习惯的良好村风,从思想、行为、习惯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
  三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和服务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建设镇级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村级文化活动室,形成便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巧妙结合地方文化之精髓,具备诸如乡村文化节、端午龙舟节、乡村工匠大赛、道德讲堂等文化活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明新风的魅力。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农耕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四是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是文明发达的基础。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特质,全面提升做大做强乡村文化产业。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等,打造多元文化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文旅新业态,创造性地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农耕体验、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农场会客厅、农村网红打卡地等,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收益,从而形成乡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双强”的良好格局。
  (作者:朱张茵,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专任教师兼艺术与传媒学院团总支负责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