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莫让“卖惨”视频透支了社会信任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15日
版次:
02
“单亲父亲抱孩子跑外卖”“帮助困难农户直播卖货”的网络短视频、直播,可能只是“假卖惨真牟利”,背后甚至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名叫“小松”的主播,其网络人设是一个送外卖的辛苦养育孩子的单亲爸爸,其“励志故事”一度赚足了网民的同情,在各大网络平台累计吸引了40多万粉丝。但是,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小松”既不是外卖骑手,也不是“单亲爸爸”。警方已依法对于某进行了行政处罚。
“卖惨”短视频的兴起,表面上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感骗局。这些短视频的背后,是一条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供应、带货卖货的灰色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无底线地操作,只为博取流量和谋取利益。例如,名为“大先哥助农在行动”的短视频账号,每到水果采摘季节,其背后的团队就游走于全国各地,打着助农的噱头“卖惨”带货,而直播中展示的农产品和销售的商品货不对板。
“卖惨”短视频的泛滥,严重削弱了社会的信任根基。这些视频通过编造虚假故事、摆拍场景等手段,欺骗了观众的感情,使得公众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便捷,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使得公众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此外,“卖惨”短视频还通过制造对特定人群的刻板印象,故意挑拨、放大了社会撕裂、族群对立、性别冲突、地域偏见。例如,一些“卖惨”短视频通过编造“单亲爸爸艰难养家”“弱女子饱受家暴摧残”等故事,故意挑拨性别对立,放大了社会撕裂。这种行为伤害了特定群体的感情,更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众的朴素情感更不能被“卖惨”视频愚弄。对于此类“无底线博流量”的视频,职能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多次要求重点整治此类自导自演、虚假摆拍、“卖惨”求私利短视频。多地公安机关对于此类“卖惨”案件的严肃处理,特别是有的已动用了刑事手段,是对这种黑色生意亮出了法律红线:此路不通。
互联网是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每个主体都有责任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平台主体要守土有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及时限流、清理这些以“卖惨”牟私利的博主。网民也需要自觉抵制“卖惨”闹剧,对离谱夸张的“悲惨”故事,多一分理性,少一分冲动。网络空间,朗朗乾坤,同情心不能被愚弄,社会信任感不应被消耗,“卖惨”骗人,国法不容。
(作者:赵家明,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课间延时”
上一篇:
下一篇:
“课间延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