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传统村落过大年 文化觉醒正当时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15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据“中国之声”报道,2025年春节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开展“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据统计,截至正月十五,全国共有5473个传统村落举行约11853场活动,吸引游客超过4720万人次。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低语,是文化的沉淀。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传统村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以鱼灯、龙舞、舞狮等形式,将古老的传统习俗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深深的乡愁。
在安徽省黄山市的徽州区西溪南村,元宵佳节的嬉鱼灯活动热闹非凡。数十盏鱼灯在夜幕下缓缓游走,跃动于古桥之上,穿梭于溪流之间,与古朴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山西省方山县张家塔村的元宵节同样热闹非凡。舞狮子、扭秧歌、吹唢呐,众多民俗活动在激越的锣鼓声中上演,让记忆里的年味瞬间在大山深处铺展开来。张家塔村以其独特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筑群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吸引了7万多中外游客,让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更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传统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社会层面来看,“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发渴望在传统节日中找寻那份失落的年味,重拾文化归属感。传统村落里的农事节气、生态伦理、特色鲜明的宅院村落、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以及耕读传家、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满足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需求。这种文化的滋养,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舒缓压力,增强了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传统村落巧妙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消费场景,让游客在深度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种文旅融合模式,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品质,也为文化传播拓展了新的途径,使传统村落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叶雨
上一篇:
农资先行,筑牢春耕“保障网”
下一篇:
上一篇:
农资先行,筑牢春耕“保障网”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