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清明潮汕食薄饼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03日
版次:
11
潮汕地区盛行清明食薄饼,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据说这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演变而来的。
潮州薄饼分皮、馅两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糊状,在热镬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称甜馅。
潮州人吃薄饼讲究“时节做时粿”。清明前后,薄饼卷的是嫩韭菜、绿豆芽、香菇丝和猪肉末;夏日则换作笋丝、虾仁与香菜;秋冬时节又变成芋头丝、腊肠与芫荽的搭配。卷饼时先在薄如纸的饼皮上抹层甜辣酱,再铺层酥香的芝麻糖末,然后码上各色时令馅料,最后卷成长条,两头折起以防漏馅。这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展现出潮州饮食文化中对“时序”与“分寸”的极致追求。
薄饼除了可以用来包配三鲜熟料进食外,也可以把它包上生馅投油锅中炸成春卷。这些都是咸食,也有甜食的,潮人称之为“糖葱”。
糖葱是用糖掺配少量面粉,蒸煮多时,逐渐去掉水分,使之成饴,然后反复加以提炼,使具韧脆之质,再把它做成中有葱孔的长方形,因此得名糖葱,所以,糖葱是没有葱的。每根糖葱都必须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其中包含十六个大孔,每个大孔周围又环绕着十六个小孔,呈现出雪白的色泽。而与之相配的薄饼皮,是在炉上精心烙制而成,薄如蝉翼,洁白无瑕。食用时,将糖葱撒上香甜的芝麻,再以薄饼包裹即可。糖葱很容易松碎,入口酥脆而香甜,明郭子章《潮中杂记》说:“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很多人是通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认识了糖葱薄饼这一风味小吃。
潮州薄饼正宗的做法,必须使用潮人称为“鼎仔”的铁锅,以萝卜块抹油。锅面需烧至青烟袅袅,温度恰到好处。面团抛甩要有“抛出去能收回”的弹性。遇到破洞要迅速用面团填补,确保完整。
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明代期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彼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因忠诚爱国,不断立功,于是官职升至七省经略、八省总制,每天批阅文书,几乎废寝忘食。李小姐担心丈夫饿坏身体,便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煎制面粉薄皮,即现时的薄饼皮,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后来,此事传为佳话,并成为闽南的一种民俗,不少地方的群众每逢过年过节(立春、清明、三月三、有的地方是夏至),都要吃薄饼。
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潮州薄饼十张合起来的厚度,才相等于北京包填鸭的薄饼一张。皮薄馅多,自然口感更好。现时潮州,薄饼正经历着有趣的演变:高档酒楼将薄饼“袖珍化”,一条切成两段;出现海鲜、松露等新派馅料;从节令食品变为日常小吃、街头小吃。
□何浓
上一篇:
为何说服人很难?
下一篇:
潮州人吃薄饼讲究“时节做时粿”。
上一篇:
为何说服人很难?
下一篇:
潮州人吃薄饼讲究“时节做时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