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AI+机器人助力帕金森病精准治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12日版次:11
  年过五旬的冯、林两位先生已被帕金森病困扰6至8年,随着病情进展,药物疗效逐渐减弱。作为家庭顶梁柱,他们不得不靠频繁加药维持工作,但药效持续时间却从最初的数小时缩短至2小时。在无药状态下,连从座椅起身都困难重重。
  为寻求根治性治疗,两位患者慕名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病区。经副主任医师王墨、卢健军团队评估,确认其符合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指征。该手术需在全麻状态下将电极精准植入大脑特定核团(误差需控制在0.1毫米内),但传统全麻会抑制神经核团放电,增加定位难度。
  省二医团队创新采用“AI+机器人”复合解决方案: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构建三维脑图谱,由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电极植入,术中同步运用AI电生理监测系统实时分析神经信号,确保电极位置分毫不差。相较于传统局麻框架定位手术,该模式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将患者痛苦降至最低。
  术后数日内,两位患者惊喜发现肢体僵硬、步态障碍显著改善,经数次参数调控后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卢健军副主任医师特别强调,DBS术后需定期复诊调整刺激参数和药物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作为65岁以上人群1.7%发病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蜜月期”后常伴发剂末现象、异动症等并发症。若出现药物难治性症状,建议尽早接受DBS治疗。该技术通过神经调控可显著改善运动症状,不同核团选择更具针对性:丘脑底核方案省电减药,苍白球内侧核有效抑制异动。
  省二医功能神经病区依托多年DBS手术经验,创新整合全麻、机器人辅助、AI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提升手术精度的同时,为患者带来更舒适的治疗体验。随着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两位患者返院参与科普活动,以亲身经历为病友传递希望。
□朱斌 蒙彦伶

上一篇:运动损伤

下一篇:岭南四宝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