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从“科技种田”奇观看乡村人才振兴之路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17日版次:04
| 快评 |
  从白酒销售到农业博士,刘晓明笑称自己完成了“跨界三级跳”。2024年末接过央视“乡村振兴助农先行官”奖杯时,这个硬汉红了眼眶:“我就想证明,拿锄头的手也能玩转高科技。科技富农,是我想为家乡带来改变的初心。”当人们还在为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叹息时,湖北襄阳的刘晓明博士用一把“科技锄头”撬开了现代农业的新天地。
  长久以来,农业被贴上“落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标签,使得众多人才望而却步。然而,刘晓明却敏锐地捕捉到健康农产品的商机,毅然投身农业。他以实际行动证明,农业并非落后产业,而是科技创新的新战场。
  刘晓明创造的“公司+基地+农户”及“田管家”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农户专注于种植,企业提供技术、销售和管理支持,这种分工合作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局限,让分散的土地和劳动力形成合力。5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的成果,彰显了产业模式创新的力量。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只有通过创新产业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益,才能吸引人才扎根乡村,实现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力源泉。刘晓明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自主研发出多款智能农用机械设备,让实验室里的技术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这表明,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科技要落地生根,离不开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乡村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搭建起人才与科技、产业之间的桥梁,让年轻的新农人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刘晓明“洄游创业”的选择,反映出乡村对人才的呼唤。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根本。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让人才在乡村能够安心创业、放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人才对乡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者:闻夕,时评人)

上一篇:“造假”

下一篇:农村老人何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