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略萨:作家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版次:
12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3.28—2025.4.13)。
秘鲁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于4月1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因病去世,享年89岁。
略萨的儿子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当天在社交媒体说:“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公布,我们的父亲今天在亲人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开人世。”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略萨凭借长篇小说《城市与狗》跻身拉美文坛,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一道,成为“拉美文学爆炸”四大主将。
他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情节取材于作者在军事学院的亲身经历,在这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唯一的法则。作品对复杂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给评论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部小说对秘鲁军事当局的尖锐批评却引发了争议,出版不久就在秘鲁被禁。当时的军政府在略萨母校烧掉了1500册《城市与狗》。
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讲述了一个名为“绿房子”的妓院,即将接受教会誓言的女孩转变为“绿房子”中妓女的故事。小说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确立了略萨作为拉丁美洲叙事中重要声音的地位。
略萨一生著作颇丰,除小说代表作《绿房子》《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之外,对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均有涉猎,还导演过舞台剧、电影,主持过广播电视节目。
2010年,因“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他获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他告诉《卫报》,诺贝尔奖“在一周内是童话,但在一年内却是噩梦”。公众的关注让他几乎无法写作:“你无法想象接受采访、参加书展的压力。”不过,没过多久,他又拾笔继续创作。
多次带家人到访中国
略萨本人多次带家人到访中国。
“我从来没想到我写的故事能抵达如此遥远的地方,亦即从我儿时起似乎就构成我梦境中一部分的国家,也是我心目中非现实景物组成部分的国家,就如同我在历险故事中读到的那许多奇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国家一样。”在一封致中国读者信中,略萨曾说,“在中国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共同分享我在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就的我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在中国,当被问及哪一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时,略萨表示,“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作家都像喜欢孩子一样喜欢自己的作品。”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略萨的选择是《酒吧长谈》。他说,因为当时费了很大力气写成,希望通过写作表现当时的环境,描写专制政权如何让社会腐朽不堪。这部作品写的是1948年至1956年曼努埃尔·阿波利纳里奥·奥德利亚军事独裁统治期间的秘鲁社会现实。
参选秘鲁总统失败
除了作家身份,略萨还曾参与政坛。1990年,略萨参选秘鲁总统,彼时的秘鲁深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高通胀之中。略萨因公开批评政府、反对国有化银行政策而迅速走红,一度成为声望最高的候选人,并与藤森一起进入第二轮投票角逐,但最终败给藤森。不久后,略萨重返文坛,并在自传体作品《水中鱼》中回顾这段竞选经历。他坦言,是藤森把他送回了文学。
“略萨有政治情怀,但他没有让政治观点湮没作品的文学性,他让书中的每个人物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但他自己不做评判,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在与略萨对谈上,莫言这样评论道。而略萨则称,“作家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人,他们应该离具体的政治问题稍远一些。”
与马尔克斯亦敌亦友
值得一提的是,略萨和哥伦比亚著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是密友,马尔克斯还积极自荐,想成为略萨儿子的教父。甚至有传言称,二人曾有意合写一部小说。
1971年,略萨凭借论文《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获得了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文学哲学博士学位。然而,仅仅五年后,他们就在墨西哥的一家电影院里大打出手,从此分道扬镳。
两人交恶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是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了这次决裂。
直到2007年,马尔克斯主动向略萨递出橄榄枝,请其为四十周年特别版《百年孤独》作序,略萨欣然应允,并表示,这篇序言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写好,只是一直未曾发表。
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特地发了一条推特祝贺:“如今我们扯平了。”
□钟禾
上一篇:
下一篇:
灵魂渴望一首诗
上一篇:
下一篇:
灵魂渴望一首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