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构建“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机制

高州市人民医院破局县域“人才荒”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17日版次:11

  高州市人民医院人才骨干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开展研究。

  在粤西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一家县级医院以“硬核”人才团队为引擎,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县级医院百强前列,成为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目前,高州市人民医院的博士已达31人;在此基础上,197名硕士与640名高级职称人才组成临床主力军,再辅以66人次特聘专家补充尖端技术力量,筑起县域“人才高地”。
  当前,全国县级医院大多存在“人才荒”。在如此大环境下,高州市人民医院如何攻坚突围,吸引以“博士团队”为代表的高端人才队伍落地县域,突破医疗资源下沉难题?答案或许就藏在该院“引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机制中。
  面对人才“增量不足、存量有限”的普遍困境,高州市人民医院以改革破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找准技术人才培养关键路径,“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多渠道提升人才储备。“外引”打破地域限制,借外力外脑,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引进特定专家;发挥柔性引才的刚性作用,设立特聘专家制度,引进66人次国内著名医疗专家,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带活一个学科”的裂变效应。“内培”构建全覆盖人才培养体系,从临床骨干到后勤人员均纳入成长通道,实施“带薪深造”计划,让每位员工都能持续精进。
  搭建干事平台,人才与医院共进退。医院以心脑血管-肿瘤-康复养老为中轴线,实行“专科强院”战略,建设心脏大血管病中心、肾病中心、呼吸与危重症中心、创伤急救中心、肿瘤医院以及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搭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平台、精准医学治疗研究平台、3D打印技术应用平台、生物样本库、综合教学平台等,让人才与医院发展同频共振。
  精准施策,打好留才“组合拳”。医院在政策资金、设备更新、人力配备、技术开展、安居乐业等方面全面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生老病逝”全程照顾。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让他们安居乐业,即使房源紧张,院领导也爱才让房、让车库,全方位保障生活。
  2013年,心血管外科专家曹勇博士放弃大城市工作,扎根高州。他带领团队年均完成心脏手术超500例,其团队更是多次完成国产新型心脏支架系统首例技术应用,为县域患者拓宽“救心”通道。
  作为医院培养的本土人才代表之一,李小川由医院全额资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医院又将其送至哈佛医学院进修。回国后,他在医院支持下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创新,已成长为科室骨干,发表18篇SCI论文,影响因子超过80。
  依托自身扎实的人才基础,高州市人民医院还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共3所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共引育博士后21人,当前在站博士后12人,已出站9人。
  在“引才机制—干事平台—后勤保障”的闭环下,高端人才“西南飞”已成常态。医院既拥有全国著名专家的智力支持,又培养出一支扎根山区的本土精英团队,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截至2024年底,医院累计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69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12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78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高达29.4。
  硬实力持续积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今,高州市人民医院共有9个专科迈入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可开展广东省卫健委发布的237个常见病/疑难病和223个关键手术/技术当中97%的项目,为高州及周边县域群众就近实现“大病不出县”提供了高水平的救治保障。2025年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最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高州市人民医院跃升A等级。自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启动以来,这是高州医疗机构在“国考”中创历史最好成绩,在1588家全国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首次跻身第一方阵。     □李光建

下一篇:健康减重 中医有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