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凤凰村走出的二伯父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17日
版次:
12
二伯父是个干净的人,还有些天真和稚气。 AI制图
我跟堂哥在二伯父家住了一个月,伯父让堂哥带我去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地方玩,他热情接待,还在饮食上试图做些粤菜来让我们适应。而他不伦不类的粤菜连自己也忍俊不禁。我看了他的住宅及器具,觉得生活过于俭朴而不像这个位置的人。
一九九七年暑假,我受二伯父邀请,跟二堂哥赴京探亲。我终于见到了二伯父一家,还有伟大首都及天安门。我觉得他像大伯父,又像父亲,毕竟是一母同胞。二伯父温和而慈祥,目光中流露出作为知识分子的清澈和自信。他在部队任文职,却毫无官僚习气,而保留了凤凰村人的质朴和实在。他说话柔和而有条理,家乡土话除了个别字眼仍很流畅,比在乡下种田的兄弟有教养和优雅。除了皮肤稍白些,衣服整洁些,举止文雅些,他跟一个寡言少语的农民没两样。
在此之前,我跟他通过难以计数的信函。从小学三年级起,父亲有意让我代替他跟二伯父通信。二伯父看着我从小学读到大学,并从一个乡下人到了城市定居。他写信鼓励及教育我,尽管我常有违逆处,但他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每当想到他的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及关心的温情,就不禁眼眶湿润。他是一个顾念亲情的人。他跟我通信从不敷衍,而跟我用心对话。他说不出我该走什么道路,而希望我无论做什么,都要堂堂正正做人。他从未奢望我也通过读书走出村庄,而不在信中稍有涉及,他担心我受刺激或失望过度。他太清楚一个偏僻山村要出一个大学生何其艰难。我也甚少提及考大学之类,这不敢奢望。我后来总算连滚带爬挤过了独木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三十年过去,村子只有我接续了这个传奇。
我跟堂哥在二伯父家住了一个月,伯父让堂哥带我去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地方玩,他热情接待,还在饮食上试图做些粤菜来让我们适应。而他不伦不类的粤菜连自己也忍俊不禁。我看了他的住宅及器具,觉得生活过于俭朴而不像这个位置的人。通过跟他的交流及观察,我认为他是干净的人。他还有些天真和稚气。这让我欢喜,又略感失望。我就是天真而伤感的人。我不知道一个天真的人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官场幸存。他儿子淡淡地说,他为信仰贡献了一生。退休了,但单位有技术性的问题找他,仍像过节的小孩那样欢喜。他除了上班,已无处可去。
二○一○年春夏间,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时去看他。他还是蛮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大了,逐渐懂得了闲适及游荡的好处,不像以前那样枕戈待旦,上级一挥手就冲锋陷阵。他爱看电视,爱买菜做饭,偶尔陪老伴去郊游。亦喜欢上网看新闻,看电视时喜欢档案、解密之类关乎国家大事及民族前途的纪实片。
我很注重道德感及教育意义,但我对道德及教育跟他有不一样的理解。我不能也无法跟他争论真与假的区分、善与恶及美与丑的辨别。他欣慰地说,国家越来越强盛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得到改善。虽然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必会逐步得到解决。他心目中的文学经典甚至不是鲁迅著作,而是《红岩》《烈火金刚》乃至《金光大道》。他了解的外国作家不多,知道普希金和高尔基。他用的是探讨的口吻,而不自以为是。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凤凰村人与生俱来的美德,仍然在其身上传承。我知道我们之间对事物、观念及信仰之类存在着巨大分歧,主要是使用工具及标准的分歧。他的话我都耳熟能详(从小学到大学,我的老师及德育教练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却毫无个人的腔调和气息。数十年来,他像老黄牛默默工作,有方志敏式的清贫及焦裕禄式的艰苦。二伯父绝对忠诚于他的信仰。有太多官吏道貌岸然而男盗女娼,他们深谙官场之道而像蛀虫及老鼠善钻空子,今天还在讲台天花乱坠,明天就锒铛入狱。我看到了他的单纯……及盲目。他从没有思想上的烦扰乃至冲突。他在专业上干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有时,我无话可说。我对人的了解不多,哪怕是自己。无论如何,二伯父走过的道路不属于任何人,更非凤凰村的同代人所能想象。他通过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局部地改变了家族的命运,村里的人都说我能考上大学,是他的激励及榜样作用,这夸大了。与其归功于我的努力,毋宁说归功于某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或运气之类)。无论过去还是今天,他依然是家庭乃至村庄的一个传奇,时常被人们充满敬意及羡慕地提起。我还苛求什么呢。
□黄金明
上一篇:
下一篇:
不见油桐树
上一篇:
下一篇:
不见油桐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