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版:农村财富-理财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三中全会后 农业股何去何从?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10月3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王宏旺


■谈股论金
  □本报记者 王宏旺
  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农业股一时之间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翘首期盼中的股民等来的却是失落,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公报,除用12年时间实现农民收入翻番之外,几无实质性的内容。
  利好没有兑现,农业股掉头向下。10月9日,农林指数收于366.44,截止10月28日,收于309.88,下跌15.4%,同期,上证指数从2074.583点跌落到1771.82点,跌幅为14.6%,农林指数的跌幅要高于大盘。可见,三中全会后,农业股不但不能特立独行,反而滞后于大盘。从个股上看,曾经的熊市明星如冠农股份和獐子岛双双陨落,种业个股也纷纷回调。
  业内专家分析,农业股能否东山再起,关键要看前期支持农业股特立独行的条件是否存在。之前,农业股在去年年末到今年三月份之间,走出了独立行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以及农产品期市的火爆,是刺激它们持续走强的动力。如今,这个基础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首先,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受阻,但并未根本改变。受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暴跌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农产品期货综合指数QMAI从今年7月初的195点回落到140点,跌幅为28.2%,这使得农业股在近期底气不足。然而,这是受国际金融拖累的暂时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并未根本改变,全球基本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将持续到2010年;从国内看,国家发改委在三中全会之后宣布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贴,经济学家都认为粮食价格短期不会回落。
  其次,外界期望的农村改革并无太大动作,但留下较大空间。此前,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三中全会虽然与外界的预期相差较大,但定下了改革的基调,可以遇见未来仍然会有一系列具体而重大的措施出台。
  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未见好转之时,农业股与大盘一样,正处于最坏的时期,无法重现往日辉煌,然而长期来看,农业股仍然具备投资价值。投资者对于农业股应当紧密关注政策走向,建议关注拥有大量土地或者水面,从而未来可能直接受益于土地制度变革的农业公司,例如北大荒、獐子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