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村干部套取粮补决非一般问题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5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洪巧俊


  □洪巧俊

■观察
  国家实行粮食补贴一卡通,其目的就是让每一分钱都兑付到农民手中,从而防止截留、挪用、套取等现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截留、套取、私分粮食的补贴仍然发生。据5月10日《江南都市报》报道,江西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湖西村村干部虚报增加种粮面积810.05亩,套取粮食补贴资金7.974万元。但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违法乱纪的重要案件,县纪检部门查实情况后,相关责任人却无人被问责。这就难怪村民们要追问,究竟其中有哪些玄机?
  其实这些套取的粮食补贴都进入了村干部的私人账户,这就涉及到私分,是一种违法行为。再说湖西村村干部把1万公斤赈灾大米变卖,瓜分扶贫款等问题,这些都是很恶劣的贪污行为。3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省应城市三名村官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合伙套取粮食补贴资金25万余元。应城市检察院依法查处后提起公诉,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分别判处三名村官有期徒刑11年、10年和7年。明知粮食补贴款是国家为了鼓励种粮农户而划拨的补贴资金,竟然虚报、截留、私分,情节严重,影响极坏,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湖西村村干部套取粮食补贴资金7.974万元、变卖赈灾大米1万公斤、瓜分扶贫款等问题,为何没有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同一个国度,同一部刑法,为何应城市三名村干部就要判刑,江西九江湖西村的村干部就不判刑,连个轻微的处分也没有?湖西村一村干部说套取的钱用在慈善事业,如果这些钱真用在慈善事业上,那就请公开账目,钱到了哪里,一笔一笔地核实。连赈灾大米都变卖,扶贫款都瓜分的村干部还能做慈善,谁又能相信?
  村民们追问究竟其中有哪些玄机?玄机很可能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粮食补贴的数据是由村到镇、再到县,逐级上报的,其实问题不难看出。一个村一下子多了800多亩粮田,马当镇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是监管不到位,还是睁只眼闭只眼袒护,抑或是另有他意?不管怎么说,一个村能套取国家粮食补贴资金近8万元,应该说,马当镇镇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实行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四类补贴。这些补贴政策,对于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发挥了作用。但在实践中,粮食补贴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比如虚报、截留、私分等现象。
  如何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明令禁止集体、他人代领对农户的粮食直接补贴,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同时还建立了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制度、村级公示制度、基础档案管理制度、联合督察制度等。比如补贴资金通过专户管理、拨付,中间环节见数不见钱,管账不管钱;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全部在村里张榜公布最少一周时间等等。但是虚报套取国家粮补的现象,还没有一个好的监督机制,村干部不会傻到把虚报套取的粮补也拿去公示,假如湖西村不是村干部换人,村民举报,套取补贴就可能继续,套取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大。可以说,湖西村虚报套取粮补资金只是冰山一角。笔者认为财政部应建立完善中国农民补贴网络体系,通过补贴网络管理监督补贴发放。每个村补贴多少,每个农民补贴多少,只要上网一查就知道,这样才能真正杜绝虚报、截留、私分等现象。
  说村干部套取粮补决不是一般问题,是因为村干部套取国家粮食补贴不仅仅是国有资金流失的问题,而是会影响国家对粮食的调控政策,一个村就能虚报800多亩种粮面积,那么一个镇、一个县又是多少?全国呢?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着国计民生,不能半点虚假。众所周知,我国既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中国靠自己养活13亿人,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是头等大事。因此,不能小看了虚报套取国家粮补的问题,这种问题多了,势必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势必影响粮食安全。只有对这种违法行为严加惩处,才能减少这种违法事件的发生。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