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乡间人物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新闻秘书谭扬汉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10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肖建


  怀集县委新闻秘书谭扬汉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二十多年,是区域和新闻圈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官员。
  他还是记者的老朋友。
  南方农村报做过怀集的批评报道。每逢这类新闻见报当日,报社和记者就会接到谭扬汉的电话,埋怨和责怪如同机关枪打个不停。显然,他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无论作何解释和安抚都不管用。到最后,他总是用一句经典的话作结:“以后不要找我了,来怀集饭都不给你吃!”这种孩童般的气话,常让电话这头的我忍俊不禁。我知道,隔天找他,他一样会笑脸相迎,热心帮助。他就是这样的人,心直口快。
  谭扬汉的率直并不因人而异。我甚至见过他顶撞上司。
  有一次,我下午到怀集,迈进他办公室时,他正满脸通红,抬高声调打电话。原来,那天他要接待好几个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忙得不可开交,恰在此时,分管宣传的常委有紧急公事要他处理,他当即顶了回去。过了一会儿,宣传部副部长老罗同志笑吟吟地拿着一叠文件进来,低声细语地对他说:“我们研究过,还是你来做合适。”谭扬汉没好气地答道:“那么多人闲着看报纸,你找别人做嘛。”知他性格的老罗连忙岔开话题,转头和我寒暄几句便离去,留下那些文件静静地躺在谭扬汉的案头。晚饭后,谭扬汉陪我回宾馆,商议次日的采访事宜至深夜。
  第二天一早我如约到他办公室,发觉他双眼通红,原来他为此熬了将近一个通宵,凌晨才和衣小寐。合了下眼便陪我下乡,我惊诧他的精力充沛,他却憨憨一笑,未置可否。
  谭扬汉工作很拼命,怀集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党委、政府的工作,都体现在他的报道中。他深入一线,上山下乡,用笔纪录、用镜头捕捉了许多平凡的人和事。
  他对工作的专注有时达到无所顾忌的程度,这也让他吃了苦头。有一年,怀集县一名干部在抗洪抢险中不幸殉职,谭扬汉连夜写稿,在南方日报发了报道。这条新闻线索受到报社重视,被列入重要题材安排后续报道。当他第二日情绪高涨地投入工作时,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时任县委主要领导严厉批评他“自作主张报丑事”,并当即下令停止他的新闻秘书职务。但事后不久,谭扬汉又干回老本行。受了委屈他不计较,也不气馁。
  他从政多年却毫无官场习气,依旧保持着平民本色。熟悉他的人都说谭扬汉会做事,却不太会做官,辛苦多年才当上副主任,屁股没坐热又让位于年轻化;说是待遇不变,实则打了折扣。两年一次的干部体检,只限于有实职的领导,于是,年轻体健的小伙子接受全身检查,他这个老弱病夫反而没份儿。提起这件事,他的气又来了。不过他说归说、做归做,工作依然勤快。
  他还是个有心人,与港澳、珠三角的慈善人士保持着良好关系,为的是帮助有需要的怀集百姓。他积极穿针引线、搭桥铺路,为那些生活陷于困境的家庭带去心灵慰藉和物质帮助。虽然没有回报、不能出名,他却乐此不疲。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进入谭扬汉的内心世界。那年仲夏,我们下乡采访,县委办那部老爷车一路多次抛锚,深夜还在往县城的路上赶。我们在车上漫无边际地闲谈,不经意间,他说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个家境贫穷的农家子,成长为小学教师,继而当上官员,长期担任重要的新闻秘书职务。出于对人生际遇的感恩,他工作总是充满激情。夜阑珊,一弯新月挂树梢,他毫无矫饰的内心流露,有如晚风吹来阵阵栀子花香……
  谭扬汉今年退休,打电话时,他还是那样爽朗:“退不退都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找我。”
□南方农村报记者 肖建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