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他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回乡当了村医。在基层,他坚持军人的品质,用心服务村民,“患者的电话就如首长的命令,随叫随到。”从医30年来,他接诊患者共计15万人次,因工作突出,他被当地评为“优秀复退军人”、“道德模范”,也是“惠州好人”的候选者。他叫廖戊昌,今年55岁,是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下径卫生站的一名乡村医生。 服务特色:发扬军人品质 18岁高中毕业后,满腔热血的廖戊昌光荣入伍。因为文化水平较高,部队领导把他作为卫生员培养。1979年对越反击战爆发,他跟着部队上了前线。在谅山战役中,他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友的牺牲,子弹击穿了他挎的药箱,差一点就打中他的肾脏。 “能活下来是非常幸运的。”廖戊昌回忆道,经过战争的洗礼,他更加珍惜生命。1981年退伍回乡后,他决定从事乡村医生的职业,守护当地村民的健康。由于在部队学的医术比较单一,而在农村要做一个什么都懂的“万金油”,为了提高医术,他随岳父在陈江卫生院学习了两年。之后,他就成了幸福村下径卫生站的乡村医生。 “其实当村医和当兵一样,都是哪里有需要就马上去哪里。患者的电话就如首长的命令,要随叫随到。”廖戊昌这么形容自己当村医的感受。 在廖戊昌的战友、陈江敬老院的院长刘计兴看来,退伍后的廖戊昌依然保留着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格。据他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廖戊昌就成了敬老院的家庭医生,“每次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赶过来。”每个月,廖戊昌还定期到陈江敬老院为老人们义诊,给他们讲解保健常识,并免费派发一些常用药。 敬老院年近80的刘大爷前年在洗碗时不慎摔断了左脚,院长刘计兴立刻给廖戊昌打电话,廖戊昌赶到敬老院后,发现刘大爷伤势比较重,连忙将其送至上级医院。“廖医生送我到医院后还一直守在我身边,后来我康复回到敬老院,他也经常来看望我,真是个好医生啊!”刘大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医术特色:擅治风湿眼病 医德备受赞誉,廖戊昌的医术也颇得患者认可。除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外,他对红眼病、风湿病也有一定研究,“疗效不错,而且收费低。” 廖戊昌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在部队打仗时都是睡战壕,潮湿的环境使他落下了风湿的病根,经常腰骨疼痛。幸亏他岳父对这一块比较有研究,他就边学边治。几年下来,他不仅把治疗方法学到手,自己的病痛也缓解了很多。 “虽然不能断根,但疗效还是很好的,起码可以缓解疼痛。”廖戊昌说,方法就是打针。“一般患者治疗后,第二天疼痛就会减轻很多,费用也很便宜,一次7-8元,最多也就15元。” 幸福村附近有个鸽子养殖厂,很多工人都患有风湿腰痛,他们都是找廖戊昌治疗。养殖厂的老板是深圳人,因风湿腰痛,经常痛得走不了路,在深圳一家医院看了五六天,花费近千元仍不见好转。后来经养殖场工人介绍,找到廖戊昌的卫生站就诊。 “当时患者是由工人搀扶着过来的,我给他打了两天针,开了药,花费不到30元。第3天他就自己开车过来谢我了。”廖戊昌回忆说。 除了风湿,廖戊昌治疗“红眼病”也有一手。2003年曾有一段时间红眼病大量暴发,他一天得看几十位患者,“基本是药到病除,不过现在红眼病患者已经很少见了。” 如今,在看病的同时,廖戊昌还要担负起村里公共环境的消杀、村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前些年上级部门考虑到廖戊昌工作量比较大,加之其卫生站已经年代久远,就新建了一个卫生站,还专门招了一名刚从卫校毕业的医生。 村干部有意让廖戊昌去负责新卫生站,但廖戊昌拒绝了。他说:“我还是坚守在老卫生站吧,反正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让他们快些成长。” 专题网址:http://nyhcy.nfncb.cn 欢迎大家向我们推荐或自荐“南粤好村医”! 请联系:苏记者(13751740457) 江记者(15915766951) 朱记者(13927367303) 邮箱:sxx814@126.com 广东乡村医生QQ群232775407,欢迎村医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