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以致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人向他推荐中国中医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名医学家郑卓人先生医治。 不久,郑卓人上门为郭沫若诊病,知道他公务繁忙,无暇煎服中药,便对他说:“我从民间搜集到一个验方,名桑枝酒,经20多年的临床验证,医治半身不遂疗效很好,可否一试?”郭沫若表示可以,请他开处方。 郑卓人于是将桑枝酒的配方、制法、服用方法告诉了他: 炒桑枝100g,当归、菊花、五加皮各60g,苍术、地龙、夜交藤各30g,川牛膝25g,丝瓜络15g,宣木瓜12g,木通、炮附子各10g,配黄酒2500g,一同放入坛内浸泡,密封。10天后,将药渣取出,焙干研为细面末,装入胶囊,每粒0.3g,每次3粒,每日3次,用桑枝酒15-20ml送服,两个月为一疗程,以微呈醉样为度。上半身瘫痪饭后服,下半身瘫痪饭前服。 郭沫若按处方要求配好药酒,服用3个月后,果然肢体活动自如了。他很高兴,写了一副对联,送给郑卓人,以表示谢意。对联写着:“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结什么果种什么田。” 桑枝酒何以如此有效?这与药物的性味功能有关。方中桑枝、五加皮、苍术、木瓜、牛膝、丝瓜络、木通、地龙为祛风、散寒、利湿、通络之物;当归养血,菊花清头明目,夜交藤养血通络,更有炮附子温阳补肾,通达十二经脉。经过炮制,既饮酒,又服药,使药物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所以,看似平谈的药物,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胡献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