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0版:乡村医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医改应多听“医声”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2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建言献策
  在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医改被寄予了太多期许。如何才能“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难题”,成为从万千民众到“两会”代表,共同关切和孜孜努力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直言,当前医改仍存在一些需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呼吁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推进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能获益的医改。
  然而,现实中,对于医生群体的声音,仍是关注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医生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群体。他们大都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工作环境优越,相比寻常老百姓艰难谋生的窘境,理应付出更多心血来回报社会。但是,如果深入接触这个特定群体,就如同六六笔下描述的那样,医生们也有对劳动强度过大、收入不成比例、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内心焦虑着。有调查统计表明,许多医生选择离开这个职业,鲜有医生愿意让子女继续从事医务工作。
  事实上,看似文弱的医生也并不甘于沉寂。去年10月,浙江温岭杀医案发后,数百名当地医务人员抗议暴力。我所结识的许多医生朋友,也纷纷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传递对逝者的关切和慰藉。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最“原汁原味”的声音,还只能在一个限定范围内流转,普通民众难以听到,更不用说影响医改决策层了。
  社会改革的背后,往往离不开各方利益群体的激烈博弈,“胜王败寇式”的激进改革注定走向失败。万众瞩目的医疗体制改革,亦是如此。诚然,这场改革应最大限度倾听民声,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是,对于这场改革的重要角色医生,也应畅通各种渠道,尽可能放大他们的声音,在各种力量充分博弈中,切实改善医患关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改革阔步前行。    □欧阳晨雨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