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如东小棚养虾成败都因虾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12日版次:12

  如东小棚虾因为养殖成功率高曾经风靡一时。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岁寒

  如东有“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之称,无论是从整体规模、市场发育程度,还是养殖水平,都在华东首屈一指,在大量资本聚集之下,如东俨然成为华东对虾养殖业的高地。但是,最近三年来,如东小棚虾养殖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养殖成功率低、环保问题等,这给如东养虾业增添了变数。
总面积超10万亩
  小棚养虾源自如东何丫村,当地村民将闲置的河蟹育苗土池改造演变而来。目前小棚虾主要集中在如东的长沙、大豫、丰利、外农、栟茶、苴镇、洋口、高新区等地,总数量已超过10万张,占地总面积约10万亩。
  如东小棚养虾在2008-2009年起步,不过那时虾农的养殖技术和现在有较大的差距,亩产量也不高。到了2013-2014年,大量如东本土养殖户转入该模式,彼时养虾病害不多,养殖相对顺利,相当多的养殖户获得不错的回报。2016-2017年,小棚养虾吸引了大量外地投资者的目光,一笔笔资金投入到如东,小棚数量迅速增加,据传言,仅2017-2018年,如东小棚数量就增加了近万个。
  小棚模式之所以会如此引人热捧,主要在于其投资回报便捷、快速,投苗一次大概三个月时间可出虾,假设按照一个棚产虾1000斤算,一个小棚盈利可超过2万元,一年两造就是4-5万元。“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回本,在养殖顺利的年代,这种模式的赚钱模式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地资深行业人士介绍,特别在最近几年,整体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很多来自制造、建筑、交通、服装等领域的资金,都关注到了这个农业板块。
近年成功率走低
  按照目前主流的小棚模式,每个池塘长约45-50米,宽9-12米,水深约0.7-0.8米,池埂铺设地膜,利用毛竹或钢架支撑塑料大棚,池底布设纳米增氧管,配备鼓风机全程增氧。小棚养殖以投放一代苗为主,全程使用地下水,养殖40天左右池塘水质开始变混,形成自然生物絮团。一般来说,一年可以养殖2-3造,包括春季锅炉苗、春季直放苗和秋季苗养殖。春季锅炉苗养殖利用锅炉集中提温标粗,至虾苗3-4厘米时分池养殖;春季直放苗一般在4月前后放苗,7月起捕上市;8-9月投放秋季苗,年底起捕上市。
  然而,最近一两年变数却在增加。“2018年的养殖效果不行!”记者在走访中很多从业者提到这个问题,按照他们反映,2018年的锅炉苗效果比较差,总体成功率仅20%左右,主要为如下问题:一是出现掉苗(类似华南地区所说的“偷死”);二是虾长不大,在5月中下旬,很多直放苗的个头已经赶上了锅炉苗,令很多放锅炉苗的养殖户左右为难。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当地业内人士对年养虾成功率低的原因,都只能笼统地表示“虾苗质量不好”。对于养殖户们来说,如果没有天气等意外因素影响,只要虾养的不好,那么就是“虾苗不好”;如果某一造虾成功了,则是“运气好,拿到了好虾苗”。
  在这样近乎盲目的状态下,广大养殖户把成功与否的焦点集中在虾苗环节。对此,有行业人士指出,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在关注虾苗,但实际上,真正懂得虾苗的人没几个,养殖户在选虾苗上更多的是在赌运气。
小棚优点被借鉴到山东产区
  此外,近几年小棚养虾还遭遇很多争议,例如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养殖污水排放等问题。虽然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小棚养虾带来不少问题,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小棚养虾模式仍然具有突出的优点。
  “养殖隔离是小棚养殖的最大优点,假如几个棚发病死光,别的棚还可以继续养,不像华南那种大塘模式,一个塘出问题损失就非常大。”当地技术人员说,虽然病害是近年来小棚养虾失利的主要原因,但小棚养殖模式由于每口塘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受病害影响较小,病害发生相对少些。
  此外,小棚模式中水体的处理也独具特色,小棚养殖虽然不是真正的工厂化养殖,但是由于全程塑料薄膜覆盖,从而养殖环境全封闭,使得整个养殖系统的监测、控制变得容易,不论是温度控制,还是水质调节都比较方便。而且,小棚模式采用塑料薄膜封闭,使得小棚内部环境与外界相对独立,天气突变对养殖系统的影响较小,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阴雨、台风、降温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正是因为具备多种优点,目前小棚模式正在从如东向周围市场扩散;同时其优点也在被借鉴到其它模式中,例如,山东养殖户利用类似的小棚标粗虾苗,从养小苗到改养大苗,显著提高成功率。未来,小棚模式或将比现在更有影响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