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围观·事件河南洛阳◥>

高校给贫困生发棉衣采购多种款式防撞衫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1月17日版次:02
  近日,河南洛阳理工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发放过冬棉衣,该活动已持续11年。考虑到学生的品味和隐私等问题,校方采购时选取多种款式和颜色,消除撞衫可能。@澎湃新闻
  @汪昌莲:高校给贫困生发放棉衣,更暖心的是隐私保护。换言之,这种救助方式更人性化,也让贫困生更有尊严。今后,为使助学金及物质救助制度更科学、合理,应放在精准扶贫的大盘子中通盘考虑,学校同地方政府实行信息共享,共同制定贫困生评价标准,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同时,有必要适当引进第三方评估考核机构,从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劳动力质量及贫困生日常消费状况等方面,以数据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评估手段和考核方法,终结“当众诉苦、互相比穷”之类的弊端。
  @杨朝清:普通学生大都不希望和别人撞衫,贫困生也有同样的利益诉求;贫困生不能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让渡自己的权利与尊严,承受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柔软、细致的“避免贫困生撞衫”,不仅切实地裨益了贫困生,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与善的种子;当他们将来有能力反馈学校和社会的时候,一些人或许会不吝付出。资助贫困生不仅是简单地给钱、给物,也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过程;“避免贫困生撞衫”做到了这一点,显然值得点赞。
◎微观·杂谈
  @张向阳:一些农村老人,随着子女进城买房,迁移到城里安享晚年,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不良陋习带在身边,如撞红灯、公交车上吸烟、随口吐痰、乱丢垃圾等,既增添了子女的麻烦,又影响了城市的文明。究其原因是基层农村在宣讲精神文明的板块,缺乏专门的指导。
  @刘守英:当疫情来了以后,封城封省的结果就是把农民就业的机会堵住了,把原来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堵住了。在我看来,背后实质是城乡关系问题,最后农民的归宿还是回到乡村,城市长期以来不让他们落户,没有解决他们基本的居住问题、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在城市权利的问题,这是城乡关系里面最值得反思的一件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