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罗非鱼饲料或转向低蛋白方向
配方成本降70-120元/吨,包产提高,对环境更友好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7月27日
版次:
10
罗非鱼陷入全局低迷,低蛋白技术或带来新机会。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黄旭君)在罗非鱼饲料中应用低蛋白技术,可以使膨化饲料蛋白沉积率提高到42%;配方成本降低70-120元/吨。7月23日,“诚一罗非鱼技术研讨会”在湛江开办,为罗非鱼行业提出新的思路。
“饲料原材料短缺、养殖环境标准提高、保住食品安全红线,是水产品行业普遍面临的三大问题。”在当天的会上,诚一集团董事长阳会军博士提出,水产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水产饲企要提供对环境更友好、资源更节约的饲料产品。
近年来,罗非鱼行业陷入全局性低迷,广大养殖户利润微薄,甚至要亏损;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各种饲料原材料大幅涨价,也给饲料企业摆出了难题:未来罗非鱼饲料该怎么做?
“低蛋白日粮技术已在多个市场和品种领域普及应用,在罗非鱼饲料方面,可使膨化饲料蛋白沉积率达到42%;配方成本降低70-120元/吨,氨氮排放量减少,能符合更高的环保标准。”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诚一科技”)技术总监胡云华介绍,长期以来,不少人在评估罗非鱼饲料时,优先看蛋白质含量,并将此作为产品定位和定价标准。事实上,罗非鱼是对饲料能量需求很高,对蛋能比(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物质含量比)需求很低的鱼类之一。
罗非鱼是中国优势水产品种,目前年产量约164万吨,其中,广东罗非鱼年产量74万吨,粤西地区(茂名、湛江、阳江)产量38万吨以上。广东约占全国的45%,粤西占广东的50%以上,是中国最集中的罗非鱼产区和消费区。
当下,罗非鱼行业正面临不少痛点,在饲料方面具体表现为,养殖赚钱难,无法接受高价饲料,但原材料不停涨价又在挤压饲料企业生存空间,在均衡饲料质量、利润、销量之间,企业面临着重大考验。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由于盲目追求高蛋白质、高能量,造成饲料蛋白沉积率低,鱼体在高营养条件下抗应激能力下降等问题,同时,氮磷排放量大破坏水环境,引起病害多发,鱼品质降低等。
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罗非鱼饲料的适宜可消化蛋能比(DCP/DE)为70-80mg/kcal,但市场上的商品罗非鱼饲料的DCP/DE普遍在100mg/kcal左右,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配方,不一定能满足罗非鱼对饲料蛋能比的适宜需求。
胡云华介绍,诚一科技是最早推广罗非鱼膨化料技术的企业之一,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膨化料配方技术的研发推广,并致力于节约资源、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研究,逐渐建立了“水产低蛋白日粮技术体系”。
纵观罗非鱼饲料的发展历程,产品形态经历了颗粒料高鱼粉、颗粒料低鱼粉、颗粒料低蛋白、膨化料高蛋白高鱼粉、膨化料高蛋白低鱼粉等阶段。在过去,饲料企业单纯追求低料比,饲料往高蛋白质含量的方向发展,大量使用高档次蛋白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在原材料剧烈波动之下,企业生存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到2020年,部分添加剂和饲料企业开始推广低蛋白日粮理念,通过技术升级,饲料产品蛋白质含量大幅下降,包产显著提高,同时,蛋白沉积率的提高和养殖水质改善情况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降低蛋白质含量是水产饲料变革的方向之一,低蛋白技术和产品,不仅能够帮助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在当下提高生存能力,更在健康养殖、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加以推广,或将给广东罗非鱼行业带来新的机会。23日当天,来自粤西地区饲料企业、经销商、养殖户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罗非鱼陷入全局低迷,低蛋白技术或带来新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稻蟹养殖每亩增收超千元
上一篇:
下一篇:
稻蟹养殖每亩增收超千元
分享: